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聚焦精品课 | 两节“基础教育精品课”是如何炼成的?

2023/3/29 16:09:00  阅读:99 发布者:

前言: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评选中,经过区市、市级和省级逐层遴选评选,我市推荐的马璐、周芸两位老师执教的小学语文精品课最终都遴选为部级精品课。

那么,这两节精品课的打磨过程是怎样的?教师和团队都是如何思考的?教学设计有哪些考量?教学实施有哪些立足点?教师是如何一遍遍打磨课例的?如何做好课例录制的?教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

我们请两位参赛的老师,分别从自己执教的课例出发,认真反思和梳理了本次参评的准备情况,希望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启发。

第一节课: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

磨课,道阻且长

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汇海小学 马璐

回顾参加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整个课例设计和录制的过程,是痛苦与欣喜不断交替的过程,现在看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好,但最终能呈现出来,真的非常感谢市教研员崔老师和区教研员隋老师,全程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和支持。两位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来宝贵的改进建议,而且还在我遇到困难时尽心地进行指导与解答,都让我感动不已。再次借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课标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表达与交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中段对“想象”类习作的要求,鼓励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书写。“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积累,学以致用,用词努力准确。同时“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通过修修改提升习作的表现力。

教材研读:

“我来编童话”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想象习作,本单元以“童话王国”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习作、“快乐读书吧”等,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家、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童话故事进行阅读,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会阅读的乐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此基础上“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根据以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及“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要求,我在本单元中设置“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的主题,开展相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中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并在本单元开始就推荐童话书籍,引导学生制作童话分享卡。这样的前置性任务立足于“整本书阅读”这一任务群,旨在构建校内外互动互补的大阅读环境,将单篇的童话教学及童话习作及“快乐读书吧”相联结,又鼓励学生在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自我表达,提升学生阅读、表达、合作等言语实践能力。

学情研读: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做好本阶段的习作教学,对提升学生未来习作的信心和能力都有很强的引领价值。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是激发习作的兴趣和习作的信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做了以下思考。

一、根据目的,创设情境;提高参与感,激发兴趣

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渴望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技能,因此我将游戏融入教学,在第一课时指导课中设置了完成编写童话闯关任务参加“童话狂欢节”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降低他们对习作的畏难心理。在第二课时的赏评课中,我设置了帮助猫头鹰爷爷修改童话的情境,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习作目的:习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象不够丰富和语言不太生动,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星级评价标准,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修改意见。

二、打开思路,拓展想象;搭建支架,培养思维

想象不仅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又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三年级共编排了《我来编童话》《续写故事》《奇妙的想象》《这样想象真有趣》四篇想象习作,《我来编童话》作为同学们首次接触到的想象类习作,我更注重为学生营造想象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第一节课时的指导课中,我设置了“激发想象,创编完整情节”“巧用方法,构思有趣情节”“以评促写,写写童话故事”几个学习活动。

“激发想象,创编完整情节”中本来是直接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意识到“人物”“时间”“地点”是编写一个完整童话的必备要素,接着就让学生借助表格口头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后来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加入了“卡片翻翻乐”的游戏,并采用不断追问启发学生的方法,使他们产生新的、细化的思路,一步步为他们打开想象之门。

“巧用方法,构思有趣情节”中通过小精灵送小锦囊的微课形式,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并从这些课文中梳理出“设置困难”和“反复情节”这两种使童话故事情节变得曲折有趣的方法。随后学生在小组内用“爬山图”或“鱼骨图”呈现故事情节,并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神奇童话世界。

在这两个环节中,运用了表格和不同的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也用直观的方式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既能充分想象又能有条理地表达。

三、分析学情,针对修改;聚焦疑难,提炼方法

第二课时的设计可谓一波三折。最开始的版本是通过分析本班作文得出问题清单,同学们需要完成修改题目、语言、情节并增加想象这四个任务,并且每个环节都设置自改和互改两个环节。但是在试讲时发现内容太多时间不够。在连续修改删除都不尽人意的时候,崔老师指导我要突出重点,一节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又将四个任务重新编排成“共同赏析好文,梳理修改方法”和“学以致用,修改问题例文”,将本来的四个典型问题片段修改变成为用星级评价标准评价后再通篇修改,最后进行前后对比,体现出学生的提升与进步。

可是在试讲时,又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并不能进行通篇修改,我这样的设计实属揠苗助长。这时隋老师提出来将修改环节再整合,将想象与情节,语言与修辞方法分别结合,各针对一个作品修改;崔老师指出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认知规律,站在孩子的视角运用好评价量表,聚焦学生的疑难点,尽可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突出多样化的个性表达。所以最终呈现出来的设计依然是以方法指导为主,将第二课时的学习活动简化为语言和增加想象两个部分,重点突出指导学生想象的角度与方法,来拓宽学生想象的广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此过程中也强调了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在朗读中学习修改,并且在课中构建了多元的评价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最后为学生提供各种分享习作的机会,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分享,以此来培养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

课例视频录制的注意事项:

部级精品课录制的要求是非常细致和严格的,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选拔专区有一份80页的文件,从各个方面都给予了特别细致的指导,所以一定要下载下来认真研究文件,严格落实要求。在这里分享一点我的录制经验。

一、模板使用

语文的每一课时都必须上传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作业练习和教学素材四部分,网站都给提供了制作模板以及字体字号要求。每一个模板特别是ppt模板每一处都不得做任何改动,ppt切换不要设置任何特效。

二、拍摄微课

1.建议使用绿幕录制与后期抠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课制作。一是很多学校没有86英寸以上的触摸电视屏,二是电视屏幕在拍摄时容易反光,影响微课质量。

2.穿着得体大方,注意不要穿绿色(不好抠图)、纯白色、黑色、纯红色以及条纹和花格的上衣,不要佩戴饰品;建议女老师将头发扎起来,并用发胶定型,在显精神的同时也降低抠图难度。

3.拍摄时一定要佩戴无线麦克风,可以减少杂音干扰;并要注意教姿教态,不要随意走动,眼神坚定,目视镜头。

4.如果选择自己拍摄,需要绿幕、绿幕支架、四台灯架及摄影灯、摄像机、三脚架、无线麦克风、专业视频剪辑软件,这样可以随时录制,不满意的地方随意改;如果选择请专业团队,最好是选择有专业摄影棚的,尽量不要在工作日到学校录制,会有很多干扰。

第二节课:一年级下册《夜色》

凝智聚力 研而致远

青岛同安路小学 周芸

202211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第二届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在青岛市语文教研员和市北区语文教研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学校对整个录制过程的大力支持下,我通过反复研读课标、不断深挖教材、精准把握学情,最终设计并呈现出较为成熟的参赛课例。今日成绩的取得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领导、老师们。

基础教育精品课的设计与教学着重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围绕语文新课标学科育人指向,探索学科发展动向,通过大单元教学,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流程,创建富有创新性和激发性的任务群,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有效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关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下面,我就从参赛者的角度,谈一谈在教学设计、录制过程、视频录制等方面的一些注意事项供老师们参考研读:

一、教学设计与实施——基学情 重表达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例设计,我从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精品课不同于微课,也不同于40分钟的家常课时间长、内容多,精品课视频时长1020分钟,属于“无生课堂”,录制教师在视频中基本上是自问自答,这就要求老师的台词在单位时间内既要体现课程的互动环节还要显得过渡自然,衔接流畅,同时还得重点突出,指导性强,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教师讲授的过程一定是完整的,要把重难点问题弄清楚、讲明白,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我所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夜色》。由于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学生,学习基础也有所不同,如何在紧张的时间内,梳理出清晰的课程结构,精准把握课程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基于任务驱动下的自主探究意识,是备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问题。在市教研员崔老师和市北区教研员老师们的指导下,经过对参赛课例的反复对比前后多次打磨与修改,我梳理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堂积累素材,精准把握学情

为了呈现真实的课堂学习,让屏幕前的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在准备这节精品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本年级先上一遍,并且留取上课过程中的一些素材,比如学生生字的书写、课文的朗读、问题的真实表达等,后期在制作课例时都可以直接嵌入学生的音频或视频,以实现课程中最为真实的师生互动。这样一来,教学的设计就站在了学生角度呈现出符合学情的课堂内容。虽然从视频上看,课堂中并没有学生,但是,给人感觉是好像真的是在现场一样,教师是基于学生的表达以学定教随机指导课堂实践活动的。

(二)依据课程标准,创设真实情境

课例的设计要基于新课标的各项要求进行创设,比如情境的创设,既要有单元的大情境,也要有单篇课文的小情境。《夜色》是一首写与夏天夜晚有关的儿童诗,如何基于这个文本特点跟学生的生活做更紧密联系,来更好达成学习目标,是值得好好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创设了“夏夜亲子露营”这一单篇课文情境。将课文中小男孩由战胜对黑夜的恐惧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心的去参加露营活动这一转变很好的融在情境之中,帮助学生于情境中与课文更贴近。

(三)促授课前表达,抓生长点提升。

本节课通过逆向设计的思路,从学生基础表达入手,达成表达训练要素的落实。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说说印象中夜色是什么样的;然后在课课堂上 ,于润物无声之中指导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支架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最后在课文学习后,再一次让学生说说现在你看到想到的夜色是什么样子的,同一个问题的表达,分别在课堂学习的前后出现,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在这一生长点上的飞跃,很好的实现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改变与提升。

三、录制过程——入情境 巧互动

精品课的录制虽然不需要学生出镜,但是却要呈现出课堂的真实性。这首先就需要老师自己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自然大方的教态、和蔼可亲的语言营造出学生熟知的学习环境。

为了增强课例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性,我在录制时穿插了学习伙伴交流的音频资源;通过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课堂氛围,以实现师生的双边活动。

 

二、视频录制——严要求 高品质

精品课例的录制对于视频质量的要求严格又细致,按照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文件要求执行。课件的模板不能改动,所有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整理,背景、底色都不能调换、修改。制作课件时不能将课件内容充满整个画面,要注意留出教师站位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人像都位于屏幕的右侧1/3处,所以课件上的内容要整体移置左侧,以免授课时教师遮挡住课件内容。

为了输出高品质视频,录音时需要用专业的领夹麦收音,如果麦克有线还要注意不走明线,走隐形线。麦线从衣服里面穿出去,不露在外面,在这里特别推荐老师们使用无线麦克,效果更佳。

录制的方式有两种选择。一是需要一个大屏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录制时大屏作为背景,教师站在屏幕左侧,右侧展示课件内容。然后摄像机直接摄像录制。这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但是此方法对于电子白板要求较高,除了分辨率要高以外,屏幕尺寸也不能太小。为了呈现高品质课例,我选择了第二种——请专业团队以“绿幕抠图合成”的方式来完成视频录制。

专业录播室一般是绿幕背景,如果穿绿色衣服,人物轮廓不清晰,后期技术人员就很难进行抠像。而细条纹衣服,摄像机不容易聚焦,也容易发生扭曲,最终影响录课效果。所以录课着装以端庄大方为佳:上衣应有明显衣领与衣袖;不穿条纹(直纹或花格)的上衣;尽量不要佩戴首饰、手表等,以免在灯光下反光,影响讲解效果。由于专业录播室有顶灯、前置灯、侧面灯,光线过于明亮,戴眼镜的话容易出现反光,不利于拍摄,所以录课时还要注意佩戴隐形眼镜。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一节基础教育精品课成功打造的背后,承载着整个团队的思维碰撞与反复研磨。课本平常,因相激而生趣;师本璞玉,因打磨而生辉。最后,再次感谢在准备这节精品课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我帮助与指导的各位领导、老师!

转自:“青岛市小学语文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