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课标理念和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中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练习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融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内在特征。
“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充分考虑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以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某一个单元,进行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单元整体教学有利于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有利于整合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乘法效益;有利于学生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学生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2022版新课标倡导教师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
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单元是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隶属于“人与自我”语境下,“生活与学习”主题中的生活体验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毕业”,通过研读教材,我将本单元的主题定为“Bye, Primary School! Hi, High School!”以毕业典礼为主线,在毕业典礼彩排情景中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记录难忘瞬间,复习表达不舍和感激之情的语句;并在参观中学的情景中,复习介绍理想中学位置、特色、设施等的语句。“毕业”的主题贯穿整个单元,在毕业典礼彩排、参观理想中学、毕业典礼演讲等场景中切换、贯穿,达到复习:数量的表达、时间的表达、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安慰他人、方位表达、问路指路、课外活动、表达喜好等语言知识点的语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也明确的指向单元主题,形成单元主题意义。
本单元包含四课时,三段对话分别围绕毕业典礼彩排、浏览中学网站、参观中学校园三个场景展开的,阅读材料是一篇以演讲形式呈现的叙述性短文。第17课围绕毕业典礼彩排开展对话,主持人洋洋和果果讨论毕业典礼时间、参与人、环节等,洋洋表示很紧张。教师将本课的话题提炼为Rehearsal of the Graduation Ceremony。在第18课中,洋洋和Sara浏览中学网站,了解中学的方位、特色和体育运动,围绕Feature of New School开展对话。第19课中,毛毛和宝宝去参观中学校园,对话从问路开始,进而谈论中学校服的颜色和搭配,主要围绕Location of New School话题。第20课是毛毛做的Graduation Speech,在演讲中,毛毛做了自我介绍、回忆了美好瞬间,表达了感恩之心,并对中学生活进行了展望。
考虑到话题的连贯性,教师将第20课的教学顺序,调整到第二课时,与第17课共同组成“回顾小学生活”的教学单元,主题为Bye, Primary School。而第18课和第19课,则组成“展望新学校生活”的部分,主题为Hi, High School。结合本单元前四课的教学内容,在第五课时中补充了一节:综合实践课,在课上学生需完成一份毕业纪念册作为单元作业,在迁移中创新。纪念册中的内容基于前四课的作业:第一课时的作业为书面表达My Sweet Memory。第二课时中,学生给自己喜爱的老师,写一封感谢信。第三课时中,学生对理想的中学进行畅想,并完成My Dream School表达。第四课时中,完成My Dream Uniform学习单。这些作业有的是学生课上完成的,有的是课下继续完成的,在综合实践课上进行整合和展示。
三
学习目标设计
01
单元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复习
1. 学生能够借助课本中“毕业典礼”的情境,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记录难忘的瞬间,表达不舍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能够从位置、特色、设施等方面,介绍自己理想的中学。
3. 通过补充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初步具备对理想中学的选择与规划的意识。
02
单元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就做某事的时间、经过和感受进行交流,并能够正确表达方位、设施、体育运动、个人喜好等。
教学难点为:如何在情景中,合理运用本单元的目标语言进行交流。
四
课时案例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师选取本单元第一课时(第17课),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0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京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隶属于“人与自我”语境下,“生活与学习”主题中的生活体验类。本课围绕毕业典礼彩排开展对话,主持人洋洋和果果讨论毕业典礼时间、参与人、环节等,洋洋表示很紧张。通过研读教材,我将本课的主题提炼为Rehearsal of the Graduation Ceremony,通过学习,学生在毕业典礼彩排情景中回顾自己的小学生活,记录难忘瞬间,复习表达不舍和感激之情的语句,在体验中学习。并能够运用语言在毕业前夕对老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不舍和感谢之情,做到在实践中运用。
02
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磨合,学生与教师形成了基本的默契。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听、读和表达能力。作为即将毕业的他们,对毕业的话题很感兴趣,对自己将要上的初中有所预期。但作为基础薄弱校(史家教育集团七条校区),学生在英语思维能力方面较薄弱。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借助学习单,促进学生学会听,并有意识的进行相关信息的提取,激活已知;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情境和提供语言支架,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帮助他们进行表达,做到学思结合。
03
学习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
1. 能够理解rehearsal, graduation ceremony, fan等词;
2. 能够提取并梳理:有关“毕业典礼”的细节信息。
3. 能够思考并提出:有效解决nervous的建议;
4. 能够从When, What, How三个方面,纪录自己小学生活中最难忘的瞬间。
本课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复习时间及数量的问答和表达,以及事件的表达。
教学难点为:撰写自己的Unforgettable Moment。
04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
(1)课堂作业:听课文录音,勾选、填写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借助试听手段,获取细节信息,激活已知。(学习理解)
(2)课堂作业:听录音,连线并填空。
设计意图:整合课本板块,拓展文本内容,在实践中运用。(应用实践)
2、拓展作业:
(1)课堂作业:思考、讨论并选择。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解决情绪问题,在实践中运用。(应用实践)
(2)课堂作业:朗读、总结课文内容,并填空。
设计意图:搭建知识支架,促进语用表达,在迁移中创新。(迁移创新)
3、挑战作业:
课后作业:以My Sweet Memory为题,完成一份小报/轻卡。
设计意图:总结课本知识,综合语言产出,在迁移中创新。(迁移创新)
05
教学流程
06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课文文本内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搭建语言、情景、句式等方面的支架,循环递进的学习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在热身环节中,向学生提问what’s your sweet memory?搭建情景支架。在课文学习后,向学生提问Can you talk about your sweet memory with your partner?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坚持学用结合。在课文总结活动中,改编课本中已有的板块,从主人公洋洋的第一视角出发进行总结,回忆美好瞬间,坚持学创结合,为综合产出搭建语言、句式等支架。
在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热身环节中,通过观看小学生活的视频,勾起学生美好的回忆。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关注主人公洋洋的情绪,并在情景中感受、表达情绪。在课文梳理环节中,拓展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对自己小学生活中的难忘瞬间进行讨论。并在产出环节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对此进行表达。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应用并迁移创新。
五三
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们需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立足于单元整体设计,明确各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板块的功能。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情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本单元的整体设计中,教师首先明确了设计思路,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梳理单元主题和单元各课话题间的联系,挖掘单元内部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做到主题和话题之间的统一,通过文本再构、整合教材中活动等方式,合理安排所需学习的内容,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学到用、从旧到新、螺旋式上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交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自始至终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教师所设计的单元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转自:“明师俱乐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