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小学语文】鱼利明红山教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受邀参加2023年新疆南疆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培训活动

2023/3/24 16:57:27  阅读:202 发布者:

为推动科学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鱼利明红山教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受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民进中央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民进新疆区委会、新疆自然资源学会、新疆植物学会、新疆科普作家协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半干旱区地理建设分会的邀请,于2023315-17日在和田地区墨玉县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帮扶墨玉县加汗巴格乡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暨2023年新疆南疆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培训项目。此次培训,还邀请了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新疆日报石榴云等新闻媒体进行全程报道。

启动仪式由加汗巴格乡党委副书记闫靖昇主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张向军书记、民进新疆区委副主委孙钰华教授、墨玉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红军和加汗巴格乡党委何坤书记分别致辞。乌鲁木齐教育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鱼利明一同参加。

在此次活动中,四位授课教师均来自鱼利明红山教育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市第70小学的陈佳娜老师执教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

陈老师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看、摸、想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去感知苍耳的样子,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康晓珊博士以《有趣的植物种子传播》为题,分享了“种子靠什么去远行”“种子传播的方式”“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方式传播”等,使学生们明白了种子的传播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方法。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李依轩老师执教《父亲、树林和鸟》一课,通过“父亲和我”对鸟的不同对比,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充分感悟“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这一中心句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走进鸟类世界。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老师结合现场教学,做科普讲座《神奇的鸟类世界》。马老师从鸟类的基本知识入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鸟类的世界与鸟的生态文化,一个个生动的视频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爱鸟、护鸟的重要性。

市第126中学的马喜燕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太阳》,在了解说明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当小讲解员去讲述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在学习太阳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科普中心主任宋华刚老师做了题为《宇宙奥秘之太阳》的科普讲座。他借助珍贵的走访记录、生动的视频展示,用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太阳活动和人类家园的密切联系。

乌鲁木齐县第一中学冶伟老师执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通过回顾已知内容,感受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结合“说新闻”的形式将课文内容与纳米新闻稿串联起来,丰富了学生对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运用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进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科普讲座,薛老师就“纳米是什么?纳米究竟有多小?纳米的神奇性有哪些?纳米科学家们向大自然中的哪些纳米高手学习并学到了什么本领?纳米科技有哪些研究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前景如何”等方面,启发小学生对探索纳米科技的大胆畅想和美好期许。

活动总负责人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期刊中心副编审刘瑛老师向参训教师及同学们解读了课程资源包的正确使用。课程研发组组长、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小语会会长鱼利明老师,以呈现的四堂课例为基点结合新课标理念进行了评课和讲座,切实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养,落实新课标,实现跨学科融合。

通过科学教育与中小学课程的跨学科融合活动的开展,力图弥补边远地区科学教育师资匮乏的短板,利用目前现有教师资源,通过提升农村教师科学素养的专项培训,把科学教育内容有效结合进现有教学内容中去,在当前实施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之下,将科学教育及科学普及,通过现有教师资源在教学中实现,提升南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让他们跟全疆乃至全国的青少年一样,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转自:“教研员在行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