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乌鲁木齐地区“双新”背景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2023/3/24 16:54:14 阅读:88 发布者:
研修初春暖阳时,同心掬得满庭芳。在春暖大地的日子,为落实“双新”,解决一线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困惑,2023年3月16日,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范江文老师组织全市高中化学教师及自治区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相聚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参加了“双新”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专家讲座明方向,踔厉奋发正当时
首先,范江文老师分享讲座《核心素养下的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范老师指出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必须理解四个大--大概念,大项目,大单元,大情境。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要选择真实情境,构建单元教学内容,梳理课标要求,确立单元目标,挖掘实际问题,揭示学习思路,设计学习任务,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课时计划,创设探究学习活动。范老师指出在学期初就要做好一个学期的单元教学规划,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及单元命名,一个单元至少对接一个核心素养,结合教材,按照大项目、观念等逻辑将知识或内容结构化,综合考虑单元设计的要素、名称、课时、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等,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范老师指出单元教学就像老师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讲故事的人。
范老师的讲座使人茅塞顿开,让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际操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了如何围绕大概念系统规划进阶式教学目标,明确了单元目标规划兼顾知识、思维、能力和情感等多个层面,明确教学单元要使学生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和发展水平,明确了如何围绕单元目标细化具体课时目标进阶。
“双新”课堂浸素养,微风细雨润心智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王宇凤老师为大家展示的精彩课例-大单元主题《守卫氮循环》第一课时。本教学单元以“守卫氮循环”作为真实情境载体与驱动性任务,通过认识自然界的氮循环图初步建立以氮元素为核心的整体价、类转化关系;通过研究氮的固定、氮肥的生产实现氮循环,采用科学探究突破局部的转化关系,解决只有物质类别或化合价改变或二者都改变时的不同转化过程,完善含氮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价-类二维知识结构;通过治理人类活动中氮氧化物废气、水体富营养化,修复氮循环,应用含氮物质价-类二维认知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与用的融合,促进学生进阶到自主运用价类认识方式解决真实背景下的物质转化问题。同时从化学视角出发,引导学生认识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第一课时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认识氮循环,实现氮循环,并创新性地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雷电固氮。
相约名师点迷津,拨开云雾见月明
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敬鳗力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今天的课堂价值是明天的公民素质。王宇凤老师这堂高度开放的课是基于氮循环真实情境,通过数字化实验探究、产物预测、证据推理、资料运用等环节,层层深入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持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学过程中注重元素化合物思维方法的引导,试剂、仪器、环境等多角度证据推理综合分析实验现象,肯定及解决学生的每一个发散性问题,全程渗透思政教育,这对老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变从课堂开始,教师要真正下定决心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真正落实到课堂中,把大单元教学模式逐步落实到教学中,才能助推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才能开拓新课标下教学的远方。此次教研活动为各位老师拓宽了教学思路,增强了对双新课堂的认知,深化了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也让各位老师深切感受到理念支撑下大单元教学的魅力,更体会到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引领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用新理念指导教学,不断研究、探索“大单元教学”,努力创设深度学习的课堂。春来阳光散光芒,让我们扛起希望的犁铧,努力耕耘教育这片土地,扬起拼搏的斗志,攀登春天的阶梯。
转自:“教研员在行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