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市高中历史教师课例研讨教研活动
2023/3/24 16:22:09 阅读:75 发布者:
课例展风采 评课促提升
为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质量。在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高中历史兼职教研员勾义荣老师组织下,2023年3月7日下午,在市第80中学进行了高中历史课例研讨教研活动,全市高中历史老师参加了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市1中的魏丽琴老师和市11中张子扬老师带来的示范课,第二部分是市1中李钢辉老师和市11中的金秀锋老师分别对这两节课的精彩评课。
市1中魏丽琴老师讲授的是高一历史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魏老师先从整个单元主题入手,分析本单元的逻辑。接着她利用史料带着学生一步步分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循序善诱,为学生不断创设情境,感受工人当时的境况,理解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新理论的来指导斗争。讲解共产党宣言部分,问题设置层层递进,不断深化,让学生充分理解共产党宣言的丰富内涵。魏老师讲授巴黎公社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课堂最后,首尾呼应,突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价值观、人生观。
市11中张子扬老师讲授的是高二历史课程选择性必修3的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张老师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本单元每一课的课题,指出人类在古代、近代、现代的三次典型迁徙,使学生对本单元有总体认识。接着张老师提出人类的迁徙,在第一目教学中,先用各种语言的词根相近吸引同学的兴趣,带出“印欧人”这一概念,通过学案的方式,表格归纳印欧人的迁徙和文化情况,再结合地图较为直观地介绍迁徙区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然后指出印欧人的迁徙对旧有文化的冲击以及建立新文化,探究“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在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最终提出文化上“破旧立新”,贴合课标要求。
在第二目教学中运用材料“阿图尔夫对待罗马的态度及转变”,指出当文明落后的民族征服文明先进的民族时,面对先进文化的态度及最终结果,进而指出游牧民族迁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机遇与挑战是什么?是否接受农耕文化?怎样有利于社会继续进步?从而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举一反三,以一个问题解决了一类问题。最后在学习拓展中提出:农耕文明有没有迁徙?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市1中李钢辉老师评课说道:魏老师的这节课先进行了单元主题解析,提纲挈领,体现大单元深度教学理念,材料引用的权威性、典型性。在本课立意方面,设置为走近伟人,探索真理。近人求理,以事识人。在与伟人一起探索真理的同时,深切感受到真理的伟大和伟人的高尚。魏老师引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例如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1826年《泰晤士报》、马世力《世界史纲》《不朽的马克思》和马克思本人的著述《法兰西内战》,都能说明这一点。《共产党宣言》原文八则材料,八个问题层层推进,逻辑清晰,方便记忆和理解;理论突破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深入浅出地讲解,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学法指导,既体现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又彰显了教师扎实的理论修养和学科素养;由马克思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处理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又突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普适性,从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家国情怀水到渠成。作业设计方面体现,因材施教,高考选拔性考试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理念,也是对双减政策的有效实践。关于马克思高尚品质的探讨,便于学生志存高远,向伟人学习,成就梦想造福人类。同时,李钢辉老师还提出了使用多媒体还需不需要写板书?问题层层设置的词语是否准确?学生阅读材料的方式是否有效?等问题,引发了老师们对日常教学的反思。
市11中金秀锋老师评课时说道:张子扬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在自己的教学节奏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张老师先从整体上介绍了本单元每一课的课题,使学生对本单元有总体认识,比较符合大单元整体教学的要求。同时还介绍了《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结构上,张老师首先提出人类的迁徙,人类迁徙主观上不是为了传播文化,但在客观上影响了区域文化,首尾呼应,紧扣课题,结构完整。在教学流程上,在第一目教学中,以兴趣入手,吸引学生进入情境,通过学案的方式,表格归纳印欧人的迁徙和文化情况,再结合地图较为直观地介绍迁徙区域,有利于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在第二目教学中运用材料理解文明扩张过程中,落后的民族征服文明先进的民族时,被先进文化所同化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帮助学生合理发散思维,多角度看问题。无论从张老师的教法、教态、教学语言上,还是本课的完成程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看,本课都是一堂优质示范课。
优质课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次课例研讨活动,老师们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有了新的思考,感悟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在未来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大家携手并进,共同努力,教好新教材。
转自:“教研员在行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