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减”教师心语|“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该如何建设

2023/3/24 15:27:50  阅读:92 发布者: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该如何建设

 奈曼旗新镇学区中心校

华海英

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以及小升初等教育学习中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2022版新课标应用以来注重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对教师也说也一种全新挑战。尤其是小学教学是一个打底的基础衔接环节,在初高中教育中起到一个启下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更要把握教学的质量,因此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些变化,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更要把握教学的质量据此,本文对小学数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数学各班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当今许多教师所面临的问题。虽然每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内容的完成似乎已经达到了目的,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通常,在数学课上,老师会花大部分时间来讲解教材的内容,学生也会盲目地跟随老师的指挥棒来理解知识。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就没有什么时间在课堂里进行过多的互动和知识的真正理解。知识、技能和情感都是设计和课堂展示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只能通过考试这样的形式来选拔人才。在学生开始进入正式的教育的时期,学生父母和老师大多传递的思想就是要好好学习,要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要把数学这样的重要课程上好,甚至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就为孩子报了奥数班这些,然后为在将来上好初中、高中打基础。应试教育使小学生在面对学习时变得没有积极性,许多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了知识本身,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有限的学习获得感,学习变得死板、僵化。而数学又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普通小学生目前的能力达不到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大多都是以直观形象为主,再加上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以教和学到知识,真正掌握学习能力为主的学习,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开始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学习数学,甚至由此很多学生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就产生了抗拒和畏惧心理,抽象难以一下就理解的数学学科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本就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建设

“双减政策”的背景中,不仅需要减轻学生在校上学期间的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学生来自校外补习的压力。既要落实双减政策 还要切实提质增效。课堂设计在课程改革中有诸多缺失,作为一位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等基础知识,还要在课堂上取得突破,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提高。

(一)建设趣味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促进思考的第一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活跃、最重要的部分。一旦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就会开始对学习感到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就会变得非常积极活跃,这就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学习其实是很抽象的但同时它又是要求逻辑严密的学科,对此,对数学难以理解的学生就会产生枯燥、晦涩和难以理解的心理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听课效果,才能从整体上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引入新知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新知背景中的一些个别对象,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使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找出方法规律,这会加深他们对于这个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加法结合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练习:第一组:(1)(832)19(2)731956(3)79(2536)第二组:(1)8(3219)(2)73(1956)(3)(7925)36,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比赛,分别对练习题进行比赛。当有不同意见时,展开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可以进行简算的方式?当学生的做完题,发现每组的题结果都分别相等时,可以进一步诱导学生,结果相同的两个算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它们之间不同之处在哪里。进而提问通过比较,大家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两组练习的比赛,不仅自己归纳总结出了加法结合律,而且从中体会到在计算中运用加法结合律的简便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课堂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

(二)课堂教学情境引入

故事语境导入新课。采用讲故事等直观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了解到抽象的原理所要表达的内容。目前的数学教材还主要是以原理,公式等为主,对于很多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还不能较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这方面就要学会运用和掌握其中的数学故事,将抽象的数学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另外一种方式所表达出来。其次要结合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创造出生动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形势引出新课。情景语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个体有目的地感知心理困境,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即在原有知识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学生所接触的内容。

(三)知识迁移与实践操作

数学是一门逻辑和系统的学科。对已有知识的研究往往是相关知识产生的基础。教材所要表达的是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贯通,而不是单一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新知识。通过现实的教学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正确的教学引导才能实现真正的迁移。抓住相似之处,探索新知识。在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前后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后,要把握好时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以旧有探索新事物,积极开展探索活动,顺利实现知识转移。抓住差异,探索新事物。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通过仔细区分这两个概念,就有可能确保它们之间没有混淆,从而使学生能够作出积极的变化并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四)建设高效课堂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其基本模式无非是:“以旧换新,巩固新认识”,这种模式反映了我们课堂教学长期以知识为标准的另一个弊端。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传授知识,忽视其他方面,把数学教学当做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传授知识时,强调注重核心素养,数学这样的学科不像文字科目,光靠死记硬背就能记住,它需要的是大脑的加工和理解。教师提问的设计也是对一些陈述性知识问题的记忆,学生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得到解答,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所用的方式不对,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考试必定会考,现成的结论,而没有推整个推导过程,完整的解释这个定理或则公式是怎么来的。这种枯燥的知识和记忆教学,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陡然下降。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建设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除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还有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但只要做好数学这个学科在课堂建设上的未来发展方向建设,就会让数学教学建设变得更有魅力。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建设课堂、正确对待应试教育,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以期取得较好改善效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转自:“奈曼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