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研大单元,教研共进促成长——大单元理念下的高中音乐模块教学研讨活动
2023/3/24 15:20:22 阅读:111 发布者:
大单元教学研讨
——增城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高中音乐新课程大单元导向系列专题活动(三)
01
专题讲座
增城区仙村中学 张美东
增城区仙村中学张美东老师作题为《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专题讲座。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单元教学设计存在优越性”,分别从大单元定义、改革原因、教学设计思路等几方面来阐述大单元理念和特点;第二部分--“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各环节及写作过程。美东老师的讲座简洁精炼,将问题分析得清晰明了,提供了“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思路,使在座老师们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
02
歌唱模块课例展示《大江东去》
增城区第一中学张薇老师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着《歌唱的奥妙》进行单元教学,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参与音乐体验和表现实践,了解并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本节课是大单元教学的第二课时,学生通过充分的听觉体验、审美体验、情景体验,深刻领会集演唱、钢琴伴奏、诗词三位一体的高雅艺术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实践、情景互动中掌握情绪处理的基本歌唱方法。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声情并茂朗诵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与之共情,巧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能生成引起学生持续思考和理解的内容。
增城区第一中学 张薇
03
舞蹈模块课例展示《胶州秧歌》
增城区荔城中学的魏艳老师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单元设计,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汉族不同风格的秧歌文化。本课时以胶州秧歌为抓手,通过欣赏胶州秧歌的舞蹈作品了解胶州秧歌的起源、发展、地域文化,感知音乐与舞蹈、舞蹈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通过模仿简单的舞蹈动作,亲身体会胶州秧歌的“三弯九动十八态”基本体态动律。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对比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增城区荔城中学 魏艳
04
课例点评
首先,张薇和魏艳两位老师分别对各自的课例阐述设计思路,反思展示环节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设想。
其次,来自新塘中学的饶夕阳老师对张老师和魏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张薇老师的课堂充满美感,课件制作精美、语言的表述以及个人教学行为非常具有美育课堂的特色,整节课思路清晰,设计重难点突出,教学效果显著。魏艳老师的课从内容上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播,教学设计关注大单元的设计思路,课堂上通过较多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增城区新塘中学 饶夕阳
最后,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林婷婷老师高度赞扬两节课例的备课团队,从集备、磨课到展示,充分体现了团队的集体智慧,两节课例在大单元的理念下,开展不同模块的教学研讨。张薇老师的美感课堂既让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方法,又提出了自信而有表现力地歌唱的素养目标;魏艳老师的舞动课堂,是建立在鉴赏之上的舞蹈体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个人与集体的实践、男生与女生动作的区别,设计具有层次。
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林婷婷
崔允漷教授曾说,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就像一栋大楼,我们原来都是按照知识点教学的,一扇门教一下,一扇窗教一下,水泥教一下,钢筋教一下,这样的教跟整栋大楼难以建立关联。而单元就是一间房子,既有窗又有门,将门、窗、水泥、钢筋等结构化,就变成一个单元。当我们设计一个单元的时候,更容易看到价值观念,这就是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变化。
经过几轮课程改革,我们的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经历一个蜕变,每位老师都应成为知识创造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育长路漫漫,唯有不断进取,以研促教,深耕课堂,展望桃李成荫。
转自:“增城区音乐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