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滕南中学“精·和”新课堂模式推进
暨新课堂代表课展示活动九年级英语课堂综述
各位老师下午好,下面由我代表评委组对过去两周九年级英语组老师们的新课堂代表可展示活动做课堂综述报告。我观评课的观测点主要参考选取我们学期初共同学习的《山东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这份文件,主要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这两个维度进行观察。教学设计维度下细分了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共三个观察视角,教学实施维度下细分了是否全面把握教材,充分研读教学语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着重培养语言能力共四个观察视角。
教学设计维度
01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教学设计维度下,教学目标设计这一观察视角中,老师们的目标设计情况。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整套教材包含的内容,设计整个初中阶段、每学年以及每学期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精确设计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在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单元内教学内容类型的不同,精确设计课时目标,保证课时目标指向单元整体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坚守学生立场。目标是写给学生看的,首先要求学生能看懂;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不能高了也不能过低;目标的设计和续写要有层次、有梯度,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认知分类图示,由下往上,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逐步过渡。
二是注重整体性。三维目标彼此关联,是一个整体,并不可割裂。我们参与赛课的每一位老师都做得很好。
三是目标要可操作、可测量。学习目标要描述具体,能实施,可测量。这个我们要重点思考一下。下面我们就此次赛课的三个课型逐一说明。
02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学习活动设计”这一观察视角。
谈到学习活动的设计,就不得不探讨一下英语活动观。我们的活动设计在要学习的文本内容和学生要达到的核心素养之间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 这边是我关于学习活动设计的一些想法,一些碎碎念,我们待会探讨。学习活动分为三类,一是在体验中学习。此为学习理解类活动,是要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二是在实践中运用。此为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三是在迁移中创新。此为迁移创新类活动,需要学生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03
最后,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教学设计维度下的第三个观察视角: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目标达成进行评价的过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要贯穿全过程;2. 评价形式有观察、提问、反馈、小测验或微测;3. 当反馈不理想时,要提供必要支架;4. 评价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评价设计,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了就等于学了吗?
教如果没有引起学的发生,其价值何在?
教师如何通过“教”确保“学”发生?
学生如何知道“学”是否发生了?
评价后,如何使用评价结果?
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明晰了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下以下评价要点:
评价要点1:
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全面合理?
评价要点2:
学生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其知识水平、能力、已有经验和态度的现状如何,优势和困难是什么?
评价要点3:
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是否具体可测量?
评价要点4:
活动是否服务于目标的实现?是够体现语言、文化和思维的有机融合?是否能体现学生的认知过程?
评价要点5:
实时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评价要点6: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期待,采用多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
评价要点1、2、3、4是关于教学设计的评价,而评价5、6是关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学实施维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学实施这一维度。共4个观察视角。
教学设计和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好以下前提:
01
全面把握教材内容。认真研读教材,要求我们掌握课标话题在整套教材中的纵向和横向分布。对某个大话题下各个子话题在整套教材中的纵向分布要了如指掌,同时要认真梳理各个大话题以及各个子话题之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横向内在联系,形成对话题的整合意识和能力。有意识地搜集、整理与课标话题相关的拓展内容,将拓展内容与话题内容紧密结合,从整体上把握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
02
充分研读教学语篇。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有效教学设计。充分认识语篇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开展语篇研读,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根据学生基于主题的已知与未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提供依据。
教师在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不论口语语篇还是书面语篇都有其特定的交际目的或传递的主题意义,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凤、情咸态度式价值取向等。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如果语篇配有
或表格,其传递何种意义或具有何种功能,即How的问题。对口语语篇的研读不仅要关注其呈现形式,还要关注其语境的正式程度、语言表达方式及功能等,如语篇是以对话还是独白、访谈、指令等方式呈现的。如果是对话,则要关注对话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说话人的身份,其语言表达方式是随意、直接、客气还是委婉,说话人使用了什么样的交际策略等。对语篇中配图的分析,教师要关注
中人物或动物的行为、表情、心理状态、色彩搭配,以及场景布局等传递的意义,这些也是构成语篇主题意义的必要成分。教师要认识到关于Why和How的问题,受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等的影响,一般没有唯一答案,要注重与其他教师交流研讨,相互学习。
0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学生去开展主题阅读,关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应用领域中的发展,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和服务功能,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优化教与学的体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对于我们这边的学情,不适合开展。但是我们老师要注意用好学科网、希沃课件库等资源,提高备课效率。
04
着重培养语言能力。充分理解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性质,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心智和认知特点,在听、读两方面保证高频次、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知、体会语言。设计最大程度接近现实场景的语言运用情境,让学生通过说和写完整地进行语言输出。
1.听力语篇要以反复、完整的听作为主要教学手段。每次听过完整的语篇之后,让学生完成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完成听力任务。听力教学完成后,要让学生反复进行跟读模仿训练,不仅模仿语音语调,还要模仿情感情绪。
3.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阅读过程的安静,以及阅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入阅读前,要启动学生对语篇主题的背景知识。问题的设计要由表层信息渐进到深层信息,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
听力教学要训练学生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而阅读教学要注重训练学生摘要、仿写,对主题进行归纳、 总结的能力等。
以上所说,如果只归纳一句话的话,那就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时候,能站在学生的视角去考虑。以上是我这两周观评课的一点所思所感,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转自:“滕南教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