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课堂•新教研】悟真经于要义,抱明旨以笃行——滕南中学第五周“精•和”新课堂模式推进暨新课堂代表课展示活动纪实

2023/3/24 14:49:01  阅读:101 发布者:

悟真经于要义,抱明旨以笃行

——滕南中学第五周“精•和”新课堂模式推进暨新课堂代表课展示活动纪实

滕南中学第五周“精•和”新课堂模式推进暨新课堂代表课展示活动圆满结束。本周,27位老师展示了自己对新课堂的理解,关于“新课堂”的教研氛围日渐浓厚。老师们在备课组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个性设计,精彩异构,亮点纷呈。从“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到“问题导学,明确任务”再到“自主学习,小组竞优”,再到“答疑解惑,精讲点拨”再到“当堂训练、拓展提升”,课堂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得以优化,“精•和”文化的元素渗透其中,“精•和”新课堂的样态渐趋明晰。

评委点评课堂重引领

按照学校安排,本次课堂展评活动由各学科责任校长担当评委组组长,保障了课堂展示活动的严肃性,确保了课堂评价的公平、公正、有效;评委组成员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组成,确保了课堂展示评价的科学性、指导性。评委组克服了工作中教学和管理的重重困难,稳坐展示课现场,静心听课,高屋建瓴热心评课,充分体现了评委们的责任心、使命感,成为了学校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的有力担当。

教师展示课堂促提升

1

语文课堂

语文组石凤鸣、孙琳琳、付佳惠、李芹四位老师同课异构。

评委综述(孙殿平)

亮点一、准备充分,备课扎实认真,内容丰富,课堂容量比较大。能紧扣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从学习任务和单元的视角寻找切入点。

亮点二、导课好。比如刘洪洋老师的课从本单元“爱国”的主题导入新课;李芹老师则用交流的方式导入,以一句“同学们,这节课几个学校的领导来我们班听课”引入新课,既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又以一个病句的形式直切本课病句专题的复习。这样的导入,自然合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亮点三、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本次比赛是同课异构,“同课”之所以可以“异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有“异”,因而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展示就尤显重要。参赛教师基本都能具有目标意识,并能针对目标展开教学。而且能对达成目标的行为条件进行具体的表述。例如邵慧敏老师的3个学习目标“借助注释,能读懂并概说诗歌大意。”“对比朗读,抓住关键词句,评说作者的情感。”“诗句联读,品鉴千古同源的英雄正气”,对目标的行为设计既让学生找到完成目标的方法又可以作为测试学生达到目标什么程度的一个标准。

亮点四、老师备课认真,积极创设课堂活动,让学生回归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这在石凤鸣老师的课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刚开始上课就让学生动起来,听写字词,接着让学生根据总复习手册的内容回答关于标点的连环十五问,这十五问中对应着十五个考点,而且做到了当堂检测。

亮点五、先交给学生方法,然后实战演练,学以致用。本次课赛有五位老师是诗歌的教学。都交给学生诗歌鉴赏三步走的方法,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有四位老师是复习课,复习课重点是强化知识点的落实,交给学生答题方法。四位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实在,对学生答题有指导价值。

课堂反思

课堂往往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次课赛也存在这些问题:

1课堂鲜有发问,教师硬性跑球。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应以启发式为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营造愤悱情境。有的教学设计天衣无缝,严密到不敢出一点意外,怕旁生枝节,不敢让学生自由质疑,压制问题,压制异议,导致学生思维调动不起来,提不出问题。教师硬生生的在学生并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抛出问题,强迫学生思考。

2.个别老师目标没有达成,课堂过于平淡,学生参与性较低。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一:研究自主探究新课堂,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堂问题。

建议二:打造提问质疑真课堂,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建议三:改出细节完备无暇课,复习课的内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的整体。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树立整体意识,统筹安排各部分内容,对各个知识点了然于胸,把各个知识点能串联起来。

2

数学课堂

数学组孟文娣、颜露、刘恒杰、庞淑梅、高正英五位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

评委综述(朱述亚)

1.备课充分,发挥集体力量打造共同应用的精致课件,体现了集体教研的智慧合作;

2.认真利用三环节设计典型例题,合理安排学生活动,讲练结合,总结准确及时,画龙点睛;

3.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性学习,有学生的板演,讲评,练习的解答,步骤规范到位;

4.基本功扎实,语言简练,教态大方,依托《数学复习手册》系统化知识点,夯实基础,创造性地使用《中考状元》,合理开发资源,巩固学习效果;

5.五位教师都能够积极应用鼓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在每一个活动后,评价跟随,落实到位。

课堂反思

1.语言要抑扬顿挫,重点处加重语气,来点醒学生的落实;

2.例题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广泛性,可以延伸,拓展,链接中考;

3.习题设计较多,要做到精致而有代表性,难度不易过大。

3

英语课堂

杜洪、牟男、李健、丁越、仇秀、朱晓婷、高腾飞、巩吉霞、房丽博、沈瀛、姜岑瑀11位英语老师展示了同课异构课堂。

评委综述(王昭旭)

1.多位老师的业务素较高,文本处理能力较强,文本解读关注体裁特点,课堂用语精炼。教学目标叙写规范,多数体现教学机智,讲解透彻,深入浅出。

2,课堂环节齐全,情境创设充分,从低阶到高阶逐步过渡,学生互动较好。

3.课件制作精美,视频资源选择精心,紧扣文本。围绕目标,当堂训练与中考链接,学生参与度高。关注听力文本,有适时合理的听力策略指导。

4.青年教师成长很快,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

课堂反思

1.个别课堂导入环节设计难度较大,可加入词汇复习降低难度。

2.学习目标设计未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学环节层次感不明显。阅读环节给予学生时间不够,读后小组活动时间长。

3.个别环节过度过快,情景铺垫不足,听力技巧指导不恰当、不充分。个别环节不够深入,提供的学习支架不充分,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够。

4.输出环节,要多给一些学生展现机会。

4

物理课堂

韦学会、王宝建、郭其邦三位老师展示了物理课的同课异构。

评委综述(何洪伟)

1.老师们态度认真,认真准备授课内容,精心制作课件,设计教学过程。

2.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结合中考考点,构建章节知识结构,视频动画突破实验难点,典型题目加强练习

3.教学资源丰富,物理乐乐课堂视频动画使用较好,讲授凸透镜成像效果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4.检测题目典型,讲练结合,复习目标达成度高。

5.低起点,大容量,快节奏,彰显新课改理念.

课堂反思

1. 教师要学会放手,讲的过多,有满堂灌现象

2.加强学生讨论、讲解,体现学为主体

3.尽可能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不可用视频动画代替实验,力求能做的实验必须做。

4. 备战中考,教师下题海,继续做好题目的选择,选择典型性、代表性、易错性的重点问题重点讲,课堂问题典型化。

5

化学课堂

党慧、娄高两位化学学科老师展示了精彩的同课异构。

评委综述(孙延波)

1.课堂引入新颖,课件精美。重点知识处理的好。教路清晰,习题精选,链接中考效率高。

2.学生参与度高,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充分,符合小组竞优。

3.学生实验分组,学生参与度高,效果好。

4教师善于引导、讨论;提问有效,能启发学生思维。多媒体使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效果好。

课堂反思

1.目标叙写不规范,应该为三维一体。

2.继续落实好精讲。

6

音乐课堂

彭景珊老师展示了音乐课《学吹竖笛》。

评委综述 (魏刚)

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准备充分,目标达成度较好,讲练结合,环节完整,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课堂反思

建议多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示范,引导学生回答。规定好节拍。催皱时一定看手势指挥和倾听音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讨论、尝试环节及学生展示方式安排的略有不足,可通过不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使课堂高效而且精彩。

教师发展中心结语

01

本周课堂展示活动各备课组精心组织,精心教研,展现了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各位参与展示的老师积极思考,个性展示,同课异构,和而不同,课堂结构趋向精致、精彩;各位评委同执教老师真诚交流,互动启发,双向奔赴。整个活动不仅展示了九年级各位老师的课堂,各位班主任精心组织学生参与本次活动,同时也是对九年级学生精神风貌的一次集中展示,对学生学习规范的遵守、课堂学习的状态,是一次集中检阅。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教学、教研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02

叶兰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样,必须经过个体生命的内化,这样才能让自己受益。各位参与课堂展示的教师应该从备课到课堂呈现,从“教”到“学”的各个环节,做复盘式总结。借课堂展示活动的契机,思考并找到成为更优秀的自己的路径,从而不断成就自己的专业信仰。

03

教学模式是基本的课堂教学规范,是课堂操作的底线。诸如怎么导入,怎么衔接过渡,怎么提问,怎么互动,怎么使用多媒体手段,其实都是道、法、术的原,这些基本属于课堂操作的技术,是固化了的智慧。但对年轻的教师来说,却是亟须修炼的功夫,要在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修炼法术,且行且思,逐渐使课堂在规范的基础上游刃有余。

04

对于真正优质的课堂来说,教育技术毕竟是枝节问题,教育的常识应该是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案是一种预设,而教学是动态生成,预设的东西是一个套子,而教学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用固定的教案去上课,往往会将学生多彩纷呈的思想认识全都放进或引进自制的模子中,不仅把课上死了,而且也可能对学生有害。所以,现实的问题,改变理念是根本。用新课堂理念武装自己,使其指导自己的课堂,是关键。

05

课堂文化是课堂的土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终究是人生态度,是心灵关怀,是着眼未来的气度,是智能、情感、精神在课堂上的统一,而不是教学技术。教学要让每一个生命在合适的土壤中生长,而不是被集约化的罐装雕刻同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师生在课堂上对精神家园的守望,知识之美,人格之美,精神之愉悦,全在课堂上潺潺流淌。万紫千红,各有它的美丽,将课堂上这些大不同的花草分别栽种,使他们各得其所,及时发荣滋长,便是一种和谐的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精•和”文化便也悄然浸透其间了。

06

我坚信,教研不是添麻烦的事,好的教研一定会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无效的多节课和有效的一节课相比,哪一个价值更高呢?“双减”时代,我们都要思考如何节省时间成本,成就学生的生命质量。我们如果连触碰的勇气都没有,那就不要指望有任何改变的可能。如果能够在学校和老师层面展开讨论,这便是一种价值。改变要从每一个人做起,路在脚下,推动自己其实就是推动世界,也是推动教育。

教师发展中心

2023.3.12

转自:“滕南教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