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校园春来早 且趁东风忙教研
——滕南中学第四周“精•和”新课堂模式推进
暨新课堂代表课展示活动纪实
为进一步落实2023年枣庄和滕州两级市教科研工作会议精神,本着“特色创校”“教科研兴校”的思想,依据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学校积极开展新课堂视域下“达标课堂滕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为不断探索、完善既有的“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起新课堂视域下基于校情的更加高效的课堂实践模型,形成基于学历案的具有滕南特色、颇具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样态,第四周,滕南中学“精•和”新课堂模式推进暨新课堂代表课展示活动顺利拉开序幕。本周九年级8门学科42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甘校长听评课指方向
甘校长每天深入展示课现场,仔细听课,耐心评课,倾心指导。
☆ 甘校长点拨 ☆
1.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新教参,确定更为准备的教学目标,要有大单元、高定位意识,明确学习目标的撰写样式;
2.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以“目标引领”“问题导学”为关键,切实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3.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活动要丰富多样,可采用“小组竞优”形式,让学生动起来,切忌“满堂灌”。
4.要认真研究新课堂教学模式“新”在哪里,和以往课堂有何不同,学科组、教研组要再次学习并明确“精·和”新课堂模式要点,共同研讨更合理更高效更创新的教学形式。
教师课堂勇实践
# 语文课堂#
语文组向玉璐、王茜、刘洪洋、邵惠敏、刘艳萍、杜秀梅、王静雯七位老师同课异构,展示了自己对新课堂理念的理解。
评委综述
老师们按照课标要求确定明确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基本能做到“教—学—评”一致性;拥有“问题导学”“拓展延伸”“讲练结合”等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意识,并有相应的学生活动;注重引导启发,追问点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高阶思维。
课堂反思
学习目标重难点不够明确,“教—学—评”一致性体现得不明显;缺少明确的连贯的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碎问碎答较多,环节较平,缺少亮点;“精·和”新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得不明显,缺乏研究和创新,课堂氛围还是略显沉闷。
# 数学课堂 #
数学组王桂苓、 张磊、 孔祥高、刘尧、沈衍军、 郭效萍六位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
评委综述
引入灵活,能够激发学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爱国情怀人思想;老师语言有亲和力,处理问题细致;关注学生,及时了解学情,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效果较好。
课堂反思
公式的推导得出太快,应设计梯度引入,让学生学会推导方法;公式的应用和公式变形处理拓展不够,教师应该每一个应用后进行反思总结,效果会更好;教学评一致性较好,但是“及时评”不够,设计的评价没有落实;题目设计较多,且难度稍高,集体备课需要加强。
# 英语课堂 #
侯桂珍、蒋保华、杨凤梅、党卓、丁勇、俞艳六位英语老师展示了同课异构课堂。
评委综述
几位老师的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侯桂珍老师的听说课课堂结构完整,内容丰富,除了既定的听说目标,还强化了本单元重点知识点的运用,关注知识的落实,出色达成了教学目标;杨凤梅和丁勇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展现了超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的阅读课设计环节紧凑、内容丰富、思路清晰,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步步递进,在教学中注重策略指导,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党卓老师和俞艳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展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表现力。她们的课件精美,情境设计贴近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教学资源,巧妙运用,出色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堂反思
一是,有的教学目标设计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二是,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升,还需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与关注。“双减”政策给基础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也给我们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更加深入地研究学情和教材,提高备课实效;必须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课堂实效性;必须更加重视教学创新和改革,实现教育的多样化。“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希望滕南中学全体英语教师以本次教研活动为契机,专注教研,共同提升。
# 理化课堂 #
胡伟峰、席善祥、马伟、张潇月、满孝霞、单杰、杨丽、李诚、胡莲莲、孙建平十位理化学科老师展示了精彩的同课异构。
评委综述
1.所有老师都积极、认真地准备,精心制作课件,教学资源丰富;
2.根据学科组教研计划,讲授同一课题内容,首先明确本节课复习目标,明确中考考点,本章节知识结构,构建复习知识体系,视频动画突破实验难点,巩固落实考点内容;
3.配合使用《初中总复习手册》、《中考状元》,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目标检测题目跟进效果好,讲练结合,有的放矢;大容量,快节奏,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复习效率高。
课堂反思
继续细化考点落实,课件力求简洁,实效(字体、字号、颜色);尽可能做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不可用视频动画代替实验,力求能做的实验必须做; 继续做好题目的选择,选择典型性、代表性、易错性的重点问题重点讲,避免学生题海战。
# 道法课堂 #
任永强、刁振国、姜甜甜、李敏、马滕五位老师进行了道法学科同课异构展示。
评委综述
目标明确、环节齐全,设计理念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对于重难点的突破采用材料分析、视频感悟的方式引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参与度高;对于疑难点的讲解比较透彻,都能恰到好处的进行学习教育,思想教育,实现道法学科的育人目的。
课堂反思
锤炼语言、力求做到精炼,不说废话;课堂设计有待完善,问题设计有待斟酌、挖掘,环节过度有待提高;热点材料的选择、使用有待商议,精简。
#历史课堂 #
秦元慧老师和姜广岭老师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课展示。
评委综述
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设置问题合理,过渡自然,环环相扣,符合教学评一致性原则。
课堂反思
1.以问题导向为载体的知识回顾是复习课高效的基础。教师要通过以复习问题提纲、知识提纲、解决简单问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回忆知识,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抓手,使复习内容具体化,指向性强,会提高复习的时效性。
2.以师生互动为途径的知识体系构建是复习课高效的核心。复习课就要把零散的课时内容进行系统整合,建立起完整的网络知识体系,特别是历史课必须注重知识线索、单元脉络的梳理。教师要通过点拨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单元化,认知结构化,把书本学薄。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论是“问题导学”还是图文史料,课堂应该以学生的自主互助复习、检查进行,切忌讲成新授课,满堂灌、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的学习形式—独立背诵、重点知识同桌互查、难点知识小组合作、教师提问、师生互动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体育课堂 #
体育与健康学科组高新军、王治国、孙丽娟、宋伟、张开龙、郭娜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的展示。本次同课异构的内容是《立定跳远》。
评委综述
教学中老师们始终贯穿“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在同一课题,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六位老师上出了多姿多彩的有效课堂。高新军老师的课堂以游戏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欢快、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并将物理知识渗透到体育课堂中来;王治国老师的课堂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场地和运动形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运动热情,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练习积极;孙丽娟老师课堂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语言和蔼可亲,能够用语言很好的激励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引导学生成功地突破重难点;张开龙老师能从学生特点出发,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对错误动作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的动作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郭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容不迫,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练习积极主动,最后通过学生课堂达标检测,运动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宋伟老师指导准确到位,组织合理,技术动作清晰,引导学生练习步步深入扎实,知识目标落实到位,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效果很好。
课后,魏刚主任对六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老师教学基本功的扎实,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体现了教学方法多样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发智慧的碰撞,凝聚老师们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打造出一堂高品质的《立定跳远》优质课,让老师们在活动中成长受益,能够借助这堂课走得更高更远。
课堂反思
要少讲多练,课前提前预设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在练习中不断纠错、提高。
★
★ ★ ★
★
本周课堂展示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拉开了滕南中学校本模式大研讨的序幕。活动展示了执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检验了备课组集体备课、一课一研的扎实程度,促进了老师们对“教-学-评”一致性达标新课堂理念的理解;课堂展示活动为扎实推进校本教学模式的研讨,进一步优化教研活动,提升教研品质,创新教研形式,进行了有意义的铺垫。
教师发展中心建议
1.各学科组、备课组要认真研读枣庄教科院有关新课堂达标的建议、意见,深刻理解新课堂理念;
2.每位教师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积极开展新课堂、新方案、新课标视域下的教学实践;
3.坚决贯彻“学为主体” “教为主导”理念,科学使用小组竞学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科学的“小组竞优”的课堂学习样态;
4.规范课堂基本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目标展示→(2)问题导学,明确任务→(3)自主学习,小组竞优→(4)答疑解惑,精讲点拨→(5)当堂训练,拓展提升。其中,(2)——(5)环节在课堂中可进行闭环式板块反复循环、螺旋推进,直至目标达成。
5.课堂教与学要体现学校“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提升每一个,成就每一个”的办学理念,要有鲜明的“精·和”校本文化的融入。
滕南中学“精·和”新课堂应该是源自新课程标准、引入“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它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关键能力的提升,突出新课程标准的引领和校本文化的融入,是一种精心精致、精益求精,和谐合作、和合相长的特色课堂。“精·和”新课堂从三个教学环节(课标引学、问题导学、评价促学)到六步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小组竞学→评价促学→拓展提高),再到五个关键操作要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精讲点拨、即时训练),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真正实现引导学生“在学习、真学习”.
教师发展中心
2023,3.5
转自:“滕南教学教研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