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经验”走向“循证”:中小学教师的数据素养

2023/3/24 9:06:47  阅读:157 发布者:

教师的数据素养是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的关键,是核心生产力。通过系列教研活动培养教师的工具研发力、教情研判力、学情研判力和学导改进力。

(一)数据观念:从“经验教研”走向“循证教研”

数据观念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利用数据进行“循证教研”:基于问题,设计检测工具,以合适的方式实施检测,确定改进点,制订改进计划。它是教师数据素养的出发点和撬动教师“循证教研”的动力点,只有先形成数据意识,才会通过工具研发、学情研判、教情研判制订改进计划,并通过“学导课堂”改进学生的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纵向发展。建立数量证据意识,如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教育测量。

(二)工具研发力:从“知识技能”走向“能力素养”

数据的产生来源于信度、效度良好的检测工具,故工具研发力是教师数据素养的关键点。工具研发力是指教师聚焦检测目标研发相应检测工具的能力,包括检测形式的选择、检测试题的命制和评价量规的制订。教师的工具研发力培训目标:使教师会研发工具、研发好的工具,并能从全面的“知识技能”检测走向专项“能力素养”检测,从而促进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升。在课程观察中,课堂观察量表的建立也是一种工具研发。

(三)教情研判力:从“宏观评判”走向“微观改进”

在传统的评价中,学校往往以教师任教班级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来宏观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对于教师的“教学优势点”和“教学改进点”不予研究。这样,评价发挥的是“甄别”功能,而非“促进”功能。教情研判力是指管理者和教师基于检测数据并通过数据关联分析、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确定教学优势点和教学改进点,推广优势,改进不足,以通过提升教情研判力使评价从“宏观评判”走向“微观改进”。根据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教育测量的数据进行教情分析。

(四)学情研判力:从“关注分数”走向“精准提能”

传统评价中,教师的数据关注点是由“分数”衍生的系列量性数据,其本质是关注阶段学习的成果。教师的学情研判力是指从量性数据和质性数据(在评价过程中会产生质性数据,例如纸笔测试中的学生解答过程、表现性评价中的学生作品)中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诊断学生的思维薄弱点,并通过追踪访谈等方式了解成因,确定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方案。教师的学情研判力是教师的数据素养培养从“关注分数”走向“精准提能”的关键。

(五)学导改进力:从“教师立场”走向“学生立场”

课堂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同时发生,其理想状态是“以学定导”,但实际往往是“导为中心”——教师会把准备的都讲完。学导改进力有助于实现从“教师立场”走向“学生立场”,它指的是通过基于检测数据进行教情研判和学情研判,诊断出学生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系列学导活动,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学生的优势学法,改进学生的思维薄弱点,提升学生的能力。根据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教育测量的数据进行的教情分析,进行教学改进。

转自:“兴春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