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的“三变三不变”
2023/3/24 8:50:50 阅读:86 发布者:
兴春教研对昨天发布的《教育部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关于考试内容部分与2023年进行了比较,发现有“三不变和三变化”。现分析如下。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关于考试内容的描述:8.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关于考试内容的描述:7.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2年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不变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重点,一是课程思政,就是制度认同和党的领导,其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关注二十大有关的核心思想。二是民族自信,爱国爱乡的问题。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
不变2: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要求,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关于“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的具体体现,各科要注意五育融入的问题,其中文科注意强情境试题;理科注意弱情境试题。当然,随着命题能力的提高,理科也要适当关注强情境试题。
不变3: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问题是由于新高中课程标准带来的新要求,如何关注能力和素养的考查,一些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一些科正在逐步开发相应试题,全国卷需要全面注意核心素养,而各省试题要根据各省各科的命题情况予以跟进。
变化1:从2022年的”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变为”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从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变为服务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从国家考试的层面对二十大精神进行解读。二十大将创新、人才和教育放在一起,体现国家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人才,人才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从试题内容上分析,也要贯彻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
变化2:从“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变为“注重考查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此变化,实质是有不同的争论,一是“记忆”和“刷题”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必要的,各学科课标要求按“科学家一样思维”中的“思维”就是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的。所谓高考要“引导教学”,如何引导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让学生通过真正能训练科学家思维的试题,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所以福建省不公布试题,实质上是放弃了“引导教学”,除非试题不够好,不能引导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前行,否则还是要公布试题以起到“引导教学”的作用。二是仍然要求学生从“会做题”到“会解决问题”,因此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考生仍然要关注刷什么题的问题,不要试图以刷题而得分,而是要通过刷题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
变化3:增加“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是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四翼”的内容,实质是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站台。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将是2023年高考的重要指南。有人提出体系实质是贯彻“三不”原则,值得关注。“无价值,不入题”体现的是试题的教育价值。“无思维,不成题”体现的是试题要有思维性。“无情境,不命题”体现的是试题的情境性,特别要注意强情境试题。
转自:“兴春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