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成功如果有捷径,那就是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我为什么一再呼吁备课改革

2023/3/23 16:38:33  阅读:116 发布者:

/ 张爱军  东华理工大学

成功如果有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但成功的道路上从不拥挤,因为能坚持的人不多。

2014年暑期的第一场讲座算起,“备课专业化”已经步入第九个年头,同行者越来越多,影响教师超6万人。为什么我要一再呼吁更多学校和区域进行“备课专业化”教学改革?

很简单,我们一定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专业的事情不简单,简单的事情不专业。备课改革不彻底,课堂革命几乎不可能真正发生,教学质量提升就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01

第一,备课改革有用,“值得改”

1.于课堂而言,备课质量是它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想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必须高。这就需要备课改革。

2.于教师而言,教学设计是教师核心技能。

备课改革的直接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专业技能。

3. 于教研而言,备课又是根基。

校本教研中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都要以专业的备课为根基,如果备课很传统、专业化程度低,校本教研就只能低水平徘徊。现在许多学校苦于集体备课活动效能差、质量低,根本上还是备课太传统,解决之道在这里。

就这三点,备课改革的地位和价值无需多言。很多学校不仅重视不够,实际上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02

二、传统备课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

1.最普遍的问题,经验主义泛滥。

一线中小学教师抄教案、下载教案已经是见怪不怪,很多学校的教务处检查教案也是走形式。教师的备课要么自学成才,要么就是模仿或下载,几乎没有多少现代教学设计的影子。

再具体一点,翻翻教师的教案本,大多就是在教学流程上很用心地去设计,教学目标就主要是抄教师用书(它的教学目标本身专业性也很差)。新课改实施二十二年了,你却很少能在教案本中找到课程标准的影子,那么,课标真的落实了吗?

知识中心、教师中心、经验中心,是教师传统备课的最普遍问题。例如,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凯洛夫五步教学法”,典型的教师中心。

2. 最要命的问题,一致性差、有效性低。

经验主义必然带来教学设计有效性差。具体表现就是很多备课其实就是备知识,基本上很少去考虑“学教评一致性”。“目标-评估-活动”一致性差的教学设计比比皆是,包括很多所谓的获奖教案或公开发表的教案。

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能高吗?

课堂教学质量上不去,很多校长很着急,根源在哪里?都知道往课堂找原因,却忘记了课堂的问题根源大多在备课。如果教学设计的时候都不考虑学教评一致性,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不会高。

3.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备课的专业化程度低。

一句话说到底,传统备课的专业化程度低,即教学设计现代理念与技术的缺位和不到位。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读师范阶段基本上也都没有接受系统的教学设计专业训练,这确实是现实。到了中小学,即便原来有一点教学设计的专业知识,又很快会被传统的备课土壤同化。总体看,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专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

有一次,我现场培训之后,一位教研员感慨地说:“现在很多在职老师和刚走向岗位的年轻教师,根本不会你讲的这种专业教学设计。如果你在大学里就能教会师范生,那我真的代表学校感谢你!”

很遗憾,现在的师范大学在这方面还差得很远,要改变,也不容易。因此,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基础教育的实践领域,尽可能地帮助更多在职教师“补课”,对传统备课进行专业化改造和提升。

03

三、我们有解决方案,“能改好”

只是批评毫无意义,要带着方案谈问题。九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建构出一整套“实操性系统性解决方案”,有信心说我们能做好。事实上,我们不仅有了方案,也有了成功案例乃至实验区实验校。

改革方案不是谈理论,是解决问题。理论演绎是站在干燥的高地指点江山,教学改革则是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探寻路径,不是一回事。教学设计的理论已经非常多,欠缺的是理论的实践转化。教师需要的不是浮力原理(教学设计理论),而是造船工程技术(教学设计操作技术)。这个转化,我们已经基本完成并深入应用,还造出了很多船只(案例)、锻炼出了一批造船技术人员(骨干教师)。

改革方案要有系统性。备课改革不仅仅是改备课,更不是改教案中的某一个点。备课专业化教学改革必须是一个系统,包含理念、标准、工具、案例和培训者;还要从备课阶段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研讨。我们的实验区和实验校都是这样设计的,一般要做3-5年,仅仅备课阶段的改革就要一年半左右。任何教学改革都不能只做某一个点,有的学校只是改评课、教学流程或教学评价,最终都难逃脱失败的命运。

改革方案要有操作性。教学改革不是搞个讲座、谈谈理念,那是可以“顶天”;教学改革要“立地”,必须有操作性。它本质上是利益再分配,关乎全校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必须慎重,要结合学校实际。九年来,备课专业化理念广为传播,有一些区域和学校坚持下来了,且进步“看得见”,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落地”了。“备课专业化”改革方案再好,都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的学校有具体的实操性,这一点我们特别清楚。

感谢九年来越拉越多的同行者,“备课专业化”越走远稳,也一定会越走越远。

2023,新长征、再出发!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