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手记 1 | 黄磊:从专业的教学设计开始做专业人士
2023/3/23 16:37:30 阅读:124 发布者:
黄磊 校长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第二小学
律师是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专业人士,为什么呢?因为这一职业具有很高的专业壁垒。面对大量法律条文的理解与运用,大量案例的分析,普通人根本不懂;涉及法律纠纷,只有寻求律师的帮助,并愿意支付高昂的费用。医生也是公认的专业人士,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专业性非常强,有明显的内行外行之分。
那么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呢?很多年前,曾有人说:“你们当老师的会上课有啥子了不起的,拿起书本进教室讲就是了,我都会上!”也有人说:“学生上课最终要考试的,他们的题我都会做,我当老师也没有问题!”他们认为把书上的知识照本宣科就是上课,他们认为会做题就会上课。可见,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认可教师的专业性的。
为什么律师、医生的专业性都被认可,教师却得不到广泛认可呢?我们需要反思: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真的很专业吗,真的让人不可替代吗?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
有专家提出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四个方面的能力。其中,前三项能力实质就是上好一堂课的能力,最后一项能力则贯穿于前三项能力之中,互相交融、彼此依存。特别是教学设计能力,是为课堂教学构建蓝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关键。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设计专业吗?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是完全不知道如何备课、如何撰写教案的,那怎么办呢?找来老教师的教案“参考”呗,把固定的栏目(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填写完整就完事了。根本就没有思考过备课的意义,为什么要这样备课,备课需要什么理论依据,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完全就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教研的时候,大家讨论得更多的是教学过程中怎样处理好一个一个的环节,怎样让课堂花团锦簇、热热闹闹,怎样迎合当前的形势。一直就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由”的成长,教学经验也在不断的“丰富”,相信大部分老师均是如此吧。
直到2014年,张爱军博士到四川广汉作关于“课堂观察”的专题讲座,把我们一大批人带入一个新的领域,当时给人的感觉是无比震撼:原来课还可以这样听!随后,我们又在张博士的指导下开始研究教学设计,从目标叙写入手,再次感到震撼:原来课还可以这样备!几年下来,张博士首倡的“备课专业化”理念在我们这批人心中已经生根发芽,成为开展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心法”。
有了理念的指引,并不意味着在实践中一帆风顺,尤其是课标分解和目标叙写,怎样让行为动词可观可测,都实在让人头痛,甚至一度产生放弃的念头。2019年5月,张博士在四川遂宁作专题讲座,“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基本成型,我们有幸聆听。课标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叙写、教学活动设计四项技术的提出,则让我们的实践有了具体的指导。2020年6月,听闻张博士《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问世,询问之,确实,博士并为我们寄来15本手写签名版著作,不胜欢喜。
包裹收到以后,当即拆开,闻着清新的油墨香,浏览了前言与目录,其隐含的逻辑就让人心中激动不已: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学设计指导用书。花了两天时间看完整本著作,全书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实操性强,实乃教书育人必备良药。
全书以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但又不长篇大论,其理念人人都看得懂,平实却又科学;其标准简洁不复杂,直指核心,操作性极强,每一个方面的标准最多不超过4条;其操作要领高度凝练,易于推广,比如课标分解要抓住“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方面,学情分析分为“统计数据、分析问题、制定对策”三个环节,目标叙写则分为“找动词,定标准,给条件”三个步骤。如此一来,教学设计的专业性凸显无疑,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必须经过大量的学习与实践才能实现。当然,能够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的教师毫无疑问是高度专业的。
图为连山第二小学一角
社会上的人对教师的专业性有偏见,一方面是受限于自身的认知水平,认为上课不需要理论的指引与专业的行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教师自身没有体现出专业性,或者说不知道怎么做到专业。我们执着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处理方法,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但却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经验是散乱的,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的结构,没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思维模式与行动策略。
专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需要长期的职前职后学习,医生尤其如此,律师也不例外。既然这样,那么教师的专业性依然可以通过理论引领与长期的实践得到展现。张博士提出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无异于雪中送炭,为广大一线教师重塑专业形象提供了可能路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博士的著作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实用的技术、可靠的工具,毫无疑问,这让教师走专业化道路有了具体的落脚点与前进的方向。但是,让教师这个职业真正成为“瓷器活儿”,而我们则掌握着专业的“金刚钻”,还有待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这必然是一个披荆斩棘的专业化历程。
让我们一起从专业的教学设计开始做专业的教师吧。最终,我们将因为专业而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尊重。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