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校如何推行“备课专业化”改革?

2023/3/23 16:36:24  阅读:102 发布者:

现在,假定一所学校决意推行“备课专业化”改革了,路该怎么走?

在谈怎么做的路径之前,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备课专业化”到底是什么?二是“备课专业化”到底有什么用?然后才能谈第三个问题,到底怎么做?搞清楚了本体论、价值论,最后才能想清楚方法论的问题。

1

“备课专业化”是什么

“备课专业化”,冠以“备课”二字,常让人误以为这个事情就是仅仅改备课。实际上,“备课专业化”是从备课切入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提升教师备课专业水平的事情,而是通过对教师教学设计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实现对课堂教学、教师发展、校本教研的三重提升。本质上,“备课专业化”不仅仅是一个备课的改革,而是一场教学改革。

“备课专业化”改革的初期,面对现实,我们也认为:不要想太多,能够把教师的备课水平提高上去就不错了。实际上,当我们真正做起来之后,要想实现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不可能只是在备课环节下功夫。我们必须要到真实的课堂当中去验证,还要借助校本教研的环节,让老师去讨论。这就从课前备课这一环节,延伸到了课堂以及课后的环节。整个大教学流程都被卷入了,“备课专业化”实际带动了备课、上课、评课整体的改革。

当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得到了改变和提升,他的课堂教学理念与行为必然优化,校本教研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就开始考虑学、教、评一致,特别注意基于课程标准、学情去制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去制定相应的任务,以及教学过程。这种一致性的理念,会应用到课堂教学环节,课堂自然也就发生了变化。教师在听评课研讨环节,当然也就会聚焦在目标的设计、学教评一致性的讨论、目标达成度的讨论。所以说,备课的研究就像是一个“阿基米德点”,它撬起了整个教学流程;它就像是一个导火索,引燃了教师对整个教学流程,包括备课、上课、评课的研究。正是如此,我们才说“备课专业化”的本质是一场教学改革。

当我们意识到“备课专业化”实质上是一场教学改革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改革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系统性的复杂性事物,不是一年半载、几次研讨就能够解决的。也不能指望老师自动参与、自发学习,因为任何改革它都是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只是局部的改良而已。

2

“备课专业化”有何价值

如果只是知其困难而不知其价值,就可能会退缩。

对于其价值,在《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里讲得比较详细了,三大方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校本教研质量等,这里不再赘述。

这些价值看起来似乎比较宏观的,实际上它都是“看得见”的。例如,由于教师的备课更加专业了,能够利用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和技术去设计课堂教学,他的课堂必然就会有所改进,由此带来听评课等校本教研的发展。当我们明白了它的价值,也就有了更强的动机和动力去做这件事情。

3

“备课专业化”怎么推

既然“备课专业化”对于老师、学校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就要直面困难、努力去做。最后就是方法论和路径的问题。一个学校层面推行“备课专业化”改革,它的路径大致有两条:一是全校整体推动,二是先试点再推广。

第一条路,全校整体推动。

首先在专家指导之下,确定正确的方向、引入正确的理念,然后开始全员改革。做起来也有大致的步骤。“备课专业化”所推行的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是一个高级复杂技能,也要遵循学习复杂技能的基本规律。

第一步,一定要学习相关的理念与知识,主要方式是共读《备课专业化》还有专题讲座;

第二步,通过实操培训培养骨干,即能够带领其他人去干的人。一般是一个班不超过50人,由我手把手、“讲----改”一步步教,老师基本学会关键操作;

第三步,实操培训后,全校层面必须开展若干次的主题研修,不断应用、内化、深化。一般情况下,一所普通的中小学,一学期2~4次、一年开展5~7次。没有这一步,实操培训的效果难以缓释,学员的技术无法锻炼。

经过这样1~2年的努力,全校教师的教学设计专业水平就会得到整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会相应提升。

第二条路径,试点推广。

试点的方式在校内至少有三种。一是在某个年级先试点,例如在初一年级先做试点,然后再推广到初二年级;第二种,在某个教研组进行试点;第三种是在某个课题组或者名师工作室进行试点。

以上两个路径各有利弊,要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进行选择。如果学校的行政执行力比较强,人员、师资力量不错,我们建议实行走第一条道路。它的好处是氛围好,相对花时少、效果快。如果学校行政、师资力量还有不足,那就可以走第二个试点的道路,它的好处是比较稳,但是它的弊端也就非常明显:氛围不足、见效慢、费时间。孰优孰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走哪一条路,内在的专业路径都是一样的,因为无论你走哪一条路,本质上都是改革,其核心都是用一种新的教学设计范式去改造提升旧的传统备课,必须要遵循教学设计范式变革的内在规律、教学改革的内在规律。

改革是实践是行动,不能拘泥于喋喋不休的争论。学术研究用的是理论思维,它追求理论的自洽、完满,关键是“说好”;教学改革则要用工程思维,它追求现实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做好”。前者好比讨论如何设计一栋楼房,后者则好比利用“现有”的资金、人员、施工等资源把楼房盖好。化用马克思的那句话做结,“关键不在于如何去解释教学实践,而是如何去改进教学实践”。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