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学掌握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 张博士说教学设计
2023/3/23 16:35:55 阅读:165 发布者:
如何自学掌握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张爱军 东华理工大学
我们推动“备课专业化”教学改革已经八年多了,其核心技术是学教评一致性(CLTA)教学设计。八年多来,我们前行路上有很多老师一起研修,共同进步。尤其2020年出版的《备课专业化: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操作》一书,系统讲解了这一技术的基本理念和操作要领,成了老师们全面了解和学习的好助手。
当然,我们也看到,确实有不少老师在读书之后,还不能真正掌握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技能。也有老师反映,学习起来有点吃力。新课标颁布之后,学教评一致性理念的热度更高,越来越多的人想掌握这一技能。这就有必要剖析其原因,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这里说的自学,就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备课组,人少,学校没有组织大规模培训的情况下。学校层面组织培训和研修,则不一样,公众号也做过介绍。
为何学起来有难度?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本身是一项高级复杂技能,学起来必然是有难度的。在培训现场,我很多次和老师们说,专业的事情总是不简单,简单的事情往往不专业。因为专业意味着一定有行业壁垒,且需要长期学习。
教学设计首先是一种技术,在布卢姆目标分类学体系中,“设计”属于最高的创造层级,难度最大。所谓创造,就是从无到有,不可能容易。教学设计本身已经不容易,再加上学教评一致性的限制,更难。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技术,课本分析技术、学情分析技术、目标叙写技术和活动设计技术。其中,难度最大的当属于课标分析技术。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熟悉度,还要具备一定的课程知识、目标分类学知识,这个难度比较高。目标叙写也是如此,对目标分类学知识要求比较高。所有这些,都不是一下子能真正搞懂的。
怎么才能真正学会?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复杂技能很多时候需要合作研讨,一个人或几个人难度较大;但也不是学不会,我们公众号推送过老师读书后的作品,(学员作品 | 张爱军博士推荐:这位小学英语老师读书后的教学设计作品,值得所有学科学段的老师研习。)还是很不错的。有的是主要自己摸索,也有的是得到了一定的指导。初读《备课专业化》,他的教学设计值得很多老师学习(高中地理《城市化》)
如果真心想学会,想提升,建议按照以下步骤认真去做。这几个步骤是我多年来的实验改革心得,尤其是多年培训中的感悟。
第一步,认真读书。要静下心来,把《备课专业化》的主要内容读明白,不是仅仅看看里面的案例。读书是为了更新知识和理念,这是前提,不然后面的操作就可能是盲人摸象、机械操作。如果不仅仅是学操作,还想做点深入的研究,那就再读一些理论书,如教学设计、学习论、目标分类学方面的专著。
第二步,分步实操。就是要动手写,做几篇教学设计。只是读书不行,教学设计是操作性很强的技术,不单纯是一种理论,一定要动手写。按照我们提供的模板,一步步去实际操作,有重点地练习几个关键部分,如课标分析、目标叙写、活动设计等。实际操作起来你可能会发现,和读书差别很大。例如,课标分析这里看着好像不难,第一次做的话,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下手。
理论和操作是两码事。要想学会游泳,一定要下水。
第三,课堂验证。写过教学设计了,就拿去课堂上实证。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设计得是不是有效。有的老师这样做过以后说,感觉自己上课的思路更清晰了,效果更好,原因是教学设计的思路更清晰了。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注重目标的清晰具体,提前想明白了,课堂上也就清晰了。
第四,善于反思。可以自己录音录像,课后好好研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设计写得如何,一方面可以对照着书里的评价表自己打分,做自我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实证和课后反思,也能做质性的评价。建议写一个叙事研究或感悟,这都是容易做到的。
照着这样的思路和做法,一个月做一次,一学期做三四次,那就不得了:不仅能写出三五篇专业的设计,还积累了几个课例,实际上就是做了几次研究。一般情况下,这么用心的话,是能学会的。
转自:“张博士教科研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