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导课堂促发展,聚力研讨共提质——红岭小学小学科学视导研讨活动(二七一)
2023/3/23 15:43:28 阅读:146 发布者:
视导课堂促发展
聚力研讨共提质
红岭小学小学科学视导研讨活动
为充分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促进科学课特色发展,发挥教研视导作用。2023年2月28日,教科院科学教研员谭振兴老师来到深圳市红岭小学进行教研视导,红岭小学教导处郑泽彬主任带领全体科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红岭小学科学科组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前,进行集体备课、多次听课评课,积极完善各个环节。
本次视导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分学段听课、针对性评课、反馈指导。
教研员谭振兴老师、全体科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一、分学段听课
1.低学段听课——《影子的秘密》
蔡老师课堂实录
首先由蔡金玲老师带来三年级精彩充实的一课《影子的秘密》。蔡金玲老师以导学案的形式明确课堂核心内容,辅以精心的学具,搭建了清晰的思维链条,帮助低年级学生探究攻克本节课的两个重难点:1.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2.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及规律有哪些?
通过合理运用教室的信息化技术,学生在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中,小组间的演示分享中和教师的引导总结中,一步步自主探究出了影子的秘密。最后学生通过手影游戏进一步深化理解,激发兴趣,使得整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小组合作探寻影子的秘密
2.高学段听课——《设计塔台模型》
做中学,学中悟,学生们兴趣盎然
接着由经验丰富的缪梦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节精彩的工程类课例《设计塔台模型》。缪老师以项目书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扮演CEO、设计师、建筑师和会计师的角色设置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又通过引导学生在设计、制作、合作与安全四方面的讨论,播放罗湖教科院组织发布的“格物教研”微视频,小组互评等多种途径,唤醒学生的前认知,让学生在自主梳理知识、夯基垒台的前提下,构建系统的工程建筑知识体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针对性评课
谭教研员对授课教师开展评课总结
评课环节中,谭老师首先表扬了两位老师器材准备完备,在探究记录单设计清晰完善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放手给学生充分探究,是有“科学味”的课堂。
随后,结合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与听课情况,谭老师又分别为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1.实验探究可以以小活动串联大活动,辅以明确的操作指引,最终以“实验七步走”的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2.打破班级和年级的界限,为塔台设立不同的子主题,汇总整合作品进行展览。同时进行资源积累,既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具象化的作品说明,也能组织形成科学科组特色。
三、反馈指导
1
科学课前集体备课,实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个人能够走的更高,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谭老师在指导时如是说。科学教师在备课时应以年级为单位,以单元为整体,先明确单元章节重点需要解决的内容,后集体梳理培养目标,打破节的概念,探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最终在实际教学中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2
课堂教学要注重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谭老师在评课总结时提出日常教学中也要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第一,注重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应用;
第二,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强调推理、分析、辨别等论证方法,要清晰地“看到”学生科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第三,探究要讲究流程,教师要有确切有序的操作指引,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探究实践不能缺少思维,严跟实验“七步走”流程,形成明确的思维链条。
3
助推“集团+跨校”教研共同体
谭老师简单分享近期重要会议内容:小学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刻不容缓。为响应号召,各校应积极参与进“集团+跨校”教研共同体的建设中,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助推科学教研实效,实现校校资源融合。
展望
本次红岭小学科学教学视导活动顺利进行。在谭振兴老师的正确引领下,相信红岭小学全体科学教师都在此次活动中有所收获。今后,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红岭小学科学人的共同努力下,争取为罗湖区科学学科的高质量教育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自:“格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