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3/3/23 15:27:27 阅读:154 发布者:
探讨游戏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高彬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步阶段,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其注意力不稳定,对知识的认识还主要以形为主,感性思维较强,对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游戏化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力,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充分发挥游戏对小学数学的促进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游戏;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1.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照抄照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枯燥、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数学的反感,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积极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引入游戏教学成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尝试。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缺乏有效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利于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可以最大限度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游戏化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更好地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2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在本质上是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更好地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高。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比较发散,想象力比较丰富,如果教师一味的压制学生的思维,则会大大压制学生的天赋,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长久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自主分析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
1.3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突破
小学生专注力时间较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学生数学习题的反复练习与巩固来实现,这种形式耗费时间较长而效率较低,同时由于这种单一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处于浅层次,不能实现对知识的内在理解和把握。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在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中实现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延伸。
2.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2.1引入游戏 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是新授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尤其是高年级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平铺直叙的导入很难使学生实现充分的感性认识,达不到课堂导入应有的效果。因此,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及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引入游戏导入,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知识的体会,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可以起到很好的课堂导入效果,进而为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了“套圈游戏”,六名同学为一组,其中五名同学站成一排,一名同学进行套圈,很快五名同学发现由于每个同学站的距离与套圈者的不一致,导致游戏结果不一样……以此类推,其他同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游戏尝试,这时教师适时引出问题,怎样站才能使每个同学与套圈者的距离一样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从而引出本节课有关圆的知识,导入效果良好。
2.2丰富游戏形式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兴趣
形式是内容的外在表现,对内容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及认知规律,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游戏形式的设计上,教师要避免游戏形式的单一、乏味,积极引入多种形式的游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虽然学生对人民币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购买力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此时教师设置了角色扮演的游戏,要求一组学生扮演顾客购买东西,另一组同学扮演商店老板。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缺乏有效地认识,对商品的标价五花八门,或严重高于商品本身价值或严重低于本身价值。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小组之间的有效评价,参与游戏的学生都进行了有效的反思,对人民币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针对本节课中有关学生对 “元角分”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可以设置“竞猜”游戏,教师展示相关试题,学生分小组进行抢答,既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引入游戏 导入新课
练习是知识巩固的重要形式,尤其是针对数学学科而言,有效的练习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实现更好地提升。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作业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数学作业不再是单一形式,作业形式越来越趋于多元化,预习性作业、实践型作业等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作业形式。但笔者发现,这些作业形式无法有效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作业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尝试将游戏引入作业,既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又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进行“口算能力”的练习时,教师设置“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即要求一个同学计算题目,如(三乘四),另一个同学说计算结果。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有效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游戏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究新形式,优化游戏教学课堂效果,为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转自:“陈燕教科研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