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像设计师一样设计教与学
2023/3/23 14:31:23 阅读:118 发布者:
有人常说,教师要像设计师一样设计学习。教师成为设计者,意味着教师要学会把握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要设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深入的学习。
教师需要成为设计师吗?随着技术发展,学习必将越来越关注数据,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学习。上海市教委李副主任说过,未来,学校就是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基于技术,虚拟助理会出现在学校,学习者有精准的画像,智能导师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进行定制化教学……这些个性化学习在未来会慢慢实现。
“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这类教师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知识比较丰富,二是效率高,第三是洞察力强。
知识丰富会让他关注孩子的知识储备,比如,他知道孩子写作不好原因来自观察和实践不足。
效率高是指比较程序化,会制定一个很好的流程,也有一定知识能力去解决一些未发生的事。比如,新手教师焦虑班级纪律不可控制,但是专家型教师就知道先制定学习规则,班级共同文化和规则,因而不会为纪律问题而烦恼,效率也就比较高。
洞察力强是指教师知道所有问题背后的联系,能把它归类,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他知道某个孩子英语成绩不好的问题在于某个知识薄弱,也知道怎么去弥补薄弱环节。
在大数据时代,专家型教师要从知识丰富转为数据意识,从洞察力强转为数据洞察,而效率高更多体现在能实现人机补偿。因为当我们能够运用技术记录孩子们的学习数据时,新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就有了同等的第一手资料,二者的分水岭在于有没有数据意识。
如果有了数据意识,又有数据洞察,就能提炼现象背后关联的因素进行分析,产生数据理解以及数据解释,就能知道某个孩子英语成绩不好背后,关联的知识点到底是什么,是语法,还是单词,还是听力,进而可以给他开展更个性化的辅导,接着进入人机补偿阶段,用数据决策来预测学业,调整教学。
其中,人机补偿可以体现在各个环节。比如,备课环节可以用机器帮助我们精准了解学情,进而帮助我们优化学习设计;上课环节,机器可以开展实时互动,获取数据后,我们就可以做情感性引导;分组环节,也可以依靠人机补偿。
大数据时代,通过数据意识、数据洞察来定位数据、理解数据,再解释数据,最后开展数据决策,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年轻教师可以在更短时间里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因此,数据素养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上海嘉定区已经制定了应对教师未来的能力,分别是设计教学的能力,技术支持学习变革的能力,数据驱动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育德能力,作业命题能力,实验能力,学科专业知识把握能力,并期望通过3~5年的培育与教师的自我驱动,让每位老师重塑自己的角色。此外,上海市还提出每一位教师都要提升“1+5”专业能力。“1”是育德能力,“5”就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实验能力,作业命题能力,心理辅导能力,教育技术能力。
凡改革,最初总是有觉悟的智识者,这些智识者必须有研究、能思索、有决断,而且有毅力,这是鲁迅先生的话。我们要以一种面向未来的方式,重新找到内心已经失落的从容,这份从容来自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今天我们要知道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要迎接挑战重塑自我,通过重塑自我更好的引领每个孩子走向未来。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