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考生答题的思维过程揭秘

2023/3/23 14:30:49  阅读:86 发布者:

1、考试中,考生应秉持的正确的思维程序

读题、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

2、课堂教学过程与考试答题过程的思维的区别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正向的,即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能运用学到的东西解释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

在考试过程中,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是由一个一个的案例、情境、材料,命题者往往从此材料的本身出发设计具体的问题,考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审题),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材料中的问题,然后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表述。

3、考生对知识运用的层次

1)能将抽象的概念与某些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或运用到与教科书相似或者相同的语境中,做出一定的解释和说明,这是最初步的运用。

2)面对考试命题的新情境,不可能照搬课本现成的结论,只有先理解了试题的意图和要求,并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进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4、考生如何进行知识的“建构”

人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人的大脑建构而形成的。所谓“建构”,就是要对所学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重新组织,这个建构过程包括以概念为基础,运用归纳、演绎、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灵活运用知识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

5、主观表述题答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准确的理解和使用术语。

通常而言,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也就是说选择题一般考查双基,考查较为单一的知识点,不考查复杂的思维过程、不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

非选择题与所学知识一般是面对面的联系。也就是说,主观题考查较为复杂的行为目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

选择题一般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的准确程度,而非选择题一般考查对知识的应用程度,涉及知识广,且有一定的深度。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