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进行高效训练(一)

2023/3/23 14:27:16  阅读:98 发布者:

复习备考中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术理论专家还是一线教学工作者,往往对课堂教学研究关注的多,对训练研究的少。很多人习惯性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主阵地在课堂,这句话固然没有错,但是对于训练,很多人就简单等同于做题,认为只要去做题就可以,做的多成绩自然提升就快。实际上,无论从脑科学还是从学习心理学及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训练都是人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实践知识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由于对高效训练的研究很少,因此,为了提高成绩,教师不得不大量布置练习,导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随着考试竞争的加剧,老师家长不得不不断给孩子训练“加码”,希望用数量来弥补质量的不足,就像庸医一样给病人开大量的药,希望用这其中某一种药“撞”好病人的病。

在复习备考的阶段,训练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第一:因为各种原因,试题的精选不到位。或者说,很难精心出好题,很多人的习惯还是拿到一组题,就发给学生做。至于这个试题是考查什么,陷阱在哪里,布置作业之前,老师并没有思考的很清楚。这导致训练的目的性不强,学生做完作业之后,在时间紧的情况下我们老师并没有深究错误的原因,所以接下来的训练仍缺乏针对性。

第二:追求进度,只顾了老师“教”,没有顾及学生“学”。

       这是备考中很容易掉进去的“坑”,我们往往在进度与质量之间纠结矛盾,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顾了进度往往牺牲了质量。表现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总是在讲评试卷时有着“赶进度,完任务”的心态。

第三:训练的针对性差。“学生会做的总会做,不会做的还是不会做”,这是训练针对性差的典型体现。主要原因是我们分析学生存在本质问题的原因不够,而选择试题又不够到位,才造成了针对性差。因此,复习阶段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第四:学生没有时间或者不会总结梳理和内化知识。

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说,知识的内化必须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总结梳理,是建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步。否则,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知识基本上是碎片化知识。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需要的是建构化的知识。从目前学生的现状来看,优秀的尖子生都有很好的总结习惯。而成绩一般的学生恰恰在这方面也是很欠缺的。

那么,如何进行高效的训练呢?

一、教师在布置训练任务时应坚持的原则。

1、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老师在每次训练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每一道习题考察的知识点和能力层次考查要求,明确每一道试题的“陷阱”和设计意图。这样我们的训练就是既能反馈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针对性纠错打下基础,同时又能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2、要在“学习最近发展区”训练。“只有在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如果训练的要求远远高于学生现在的学习区,那么,学生感到非常困难难于下笔,这样的训练也就必然是无效的。如果训练的要求低于或者等同于现在“学习区”,那么,这样简单的重复对学生就没有了训练的价值。因此训练必须坚持在学生的“发展区”,这也就是我们必须要清楚了解学情,才能保证我们教学和训练的效果的理论依据所在。比如说,一些试题学生压根都看不懂题意,压根不会做,那么这道题就不在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而是远远高于他的发展区,所以这样的试题即使命制质量很高,但是用它来训练也是无效的。而对一些试题,学生能看懂会动笔但是会做错、做不全,那么这样的试题就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题值得做也值得我们老师讲。

3、训练要有及时的反馈。

有效的训练必须是有及时反馈的训练。这也是很多学校在管理中不断强调“有练必改,有改必批,有错必纠”的原因。高明的学习者往往能自己充当自己的反馈者角色,也是很多尖子生具备的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学校调研中发现,一些老师在考试或者学生练习后隔了三五天之后才把批改的试卷返回给学生,或者三五天后才讲评反馈,这样做,对学生来说训练的效果已经是大打折扣。很多学校提倡在课堂上“当堂反馈”是有道理的,因为当堂反馈是最为及时的反馈,对于训练者来说印象最深,因此说,我们要追求高效的训练及时的反馈一定不可缺少。

4、要有持续的专项精进训练。

专项精进训练是提高能力的必要手段。正如我们看到专业的运动员训练一样,高明的教练员总是对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不断地重复训练,并且及时指出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样运动员的水平才能有很大地提升。学声乐的人也是一样,他们总是在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枯燥单调的音阶,而并非一口气下来唱完整的一首歌。所以,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总是看到优秀的老师特别重视专项训练,而不是一张接着一张的发完整的综合卷给学生训练,尤其是当学生遇到“瓶颈期”,我们更要进行专项训练,反对过多过滥的模拟考试。

(未完待续)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