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尖子班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3/3/23 14:25:31 阅读:151 发布者:
尖子生是学校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群体。教授尖子班的老师,一般有一个体会,那就是教授尖子班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与普通班级不一样的地方。很多老师也很困惑,尖子班级的课我要怎样上?
首先,我们要分析和把握尖子生的特点。一般来说,尖子生在学习上具有如下特点:
——学习基础扎实;
——思维敏捷活跃;
——自主学习能力强;
——思路开阔视野广;
——表达参与欲望强;
——有自己独立见解;
根据尖子生的特点,个人认为尖子班的课堂,我们老师在教学上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
1、课堂要“活”
(1)利用优秀学生群体资源,在课堂上大胆采取让学生自己讲解、归纳、总结,教师补充、点拨、提升方式进行;
(2)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和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
2、大胆“让学”
所谓“让学”就是:
见解让学生(自由)讲;
实验让学生(亲自)做;
重难点让学生(充分)议;
思路让学生(自己)悟;
规律让学生(反复) 找;
总结让学生(自己)写;……
3、突出“三类思维”的培养
分析性思维——让学生对比、分析、评价与判断;
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假设、预测、推测、发明、想象、设计、展示;
实用性思维——让学生拿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办法等。
4、训练要“实”
(1)做好“精进刻意训练”。针对尖子生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准和精细化的训练,强调个性化自主训练。要找准尖子生的学习区(问题、增分点),选好题、精选题;点对点的训练与强化,设计同类题,反复进行专题突破和变式训练。不能泛泛随意布置训练。
(2)“限时练”与“琢磨练”相结合。不能所有的训练都进行限时训练,否则不利于培养尖子生的思维能力,也不利于尖子生攻坚克难。因为限时练更类似于考试一样的训练,学生往往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训练,这样不利于尖子生在某一个重难点上深入思考。
5、培养尖子生做一名“研究型学生”,不满足于老师的传授。
比如,要强化尖子生自行进行高考研究,通过做真题总结规律,通过研究答案深入领会命题人意图;同时培养尖子生善于把学习内容及考点自我设计成考题,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快速转化。
6、培养尖子生“不怕折腾”的精神。
我们很多时候过分强调方法技巧。实际上,好的学习方法是不回避学习“走弯路”和采取“笨办法”的。
正如,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差距不在于学生学习用的教材不同,这也意味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并不存在天壤之别。但是优秀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关键性差异,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学习的过程。同一个知识点,普通学校的学生可能只掌握了皮毛,背一背概念,练几道习题,浅尝辄止;名牌大学的学生却可能通过教授讲解、小组协作、课外研究、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等多种方法,很深刻立体地消化一个知识点。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