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学生出现“很努力,考不好”的现象,怎么办?
2023/3/23 13:54:49 阅读:109 发布者:
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考生,学习特别努力,上课认真听讲,回到家以后也开夜车,但是就是考不好?
为什么有的孩子明明很努力,考试却考不好呢?不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
如果仔细观测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努力,都属于无效努力,也就是所谓的“假努力”。
什么是假努力,假努力就是缺少思考的勤奋。
“用行动上的勤奋代替思维上的懒惰”,这可能是他们出现努力了却考不好的重要原因。比如,认真做每道数学题,但是却不会去思考、总结题目背后的原理,所以,哪怕是解题思路相同的题目,如果换个情景或条件,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这类考生往往表现为:
上课记笔记特别认真,生怕错过任何知识点。他们看上去是很勤奋。但很可惜,这都是“劣质”的勤奋。他们上课只顾抄笔记,却没时间思考老师的话,错过了思维升级的机会。他们以为把知识记在本上,知识就是自己的了。他们也确实问了很多问题,但大多数都价值不大。比如问老师“这一题怎么做”,老师给他讲了答案,他一听——懂了,就认为自己会了,再也不反思考虑第二遍。
还有一种情况,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他们不断给自己找做简单重复的,或者自己早会的题目做。
那么,如何避免“很努力,考不好”的现象呢?
对于考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懂得反思、总结、有意识地刻意练习,这是考生要特别去做的事。
这里专门说一下,考生如何做“有意识的刻意训练”?
第一步: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努力找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如果自己找不到,那就要请老师找,这恰如我们生病要找医生一样。
第二步:针对这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选取20-30个题目,进行集中训练;
第三步:训练后,立刻比对答案,对错误的题目分类并统计;
第四步:对这些错题总结出题共性、规律、可变条件等,并自主进行变式训练;
第五步:结合平时考试、测验练习的错题,统计出错误知识点和错误类型,找出新的训练点。
希望能给紧张备考中的考生带来帮助。
转自:“焦兆群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