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古文情悠 文短意长 | 基于新课标背景的小古文教学专题研究活动

2023/3/22 11:26:38  阅读:101 发布者:

2022版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涉及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这四个方面中,文化自信排在第一位,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核心。

古文教材

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的小古文,是学生文言文启蒙的重要途经,是架起古与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桥梁,滋养儿童语言生成的根系,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选入小古文,具体如下:

纵观14篇(则)文言文,除了五年级上册的《少年中国说》《古人谈读书》基本都是故事性的文本,这是由统编版教材对文言文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决定的——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中年段所选取的《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铁杵成针》《囊萤夜读》这几篇小古文,都是学生基本了解的故事,用不一样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充满好奇,自然也就激发了兴趣。

通过纵向对比教学目标,不难发现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安排是梯次推进的,字数由简短的几十字到上百字,教学要求也是由低到高。如此编排,由浅及深,旨在引导学生积累语感,感悟文言文语言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接下来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然而,每一篇小古文所在的单元不同,其语文要素也各有不同,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阅读教学的年段目标,也要关照单元整体教学中语文要素的落实。

古文课例

本次研究活动,呈现了两节小古文课例,分别是三年级《守株待兔》和五年级《自相矛盾》,两篇小古文都属于寓言故事,不仅要让学生品味文言魅力,更要思考寓言中蕴含的道理,可谓“文短意长”。

《守株待兔》

谈冰清老师执教《守株待兔》,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带领学生畅游小古文天地,在读好小古文的基础上赋以绘本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意思,说好故事,整节课兼顾趣味性和语言训练。

《自相矛盾》

任静老师执教《自相矛盾》,任老师以“读、演、议”串联起整节课,在读中演,在演中议,充分激趣,加深理解。并围绕着语文要素“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设计学习任务,有台阶,有抓手。

课例点评

两节课例后,南京市汉口路小学校长周婷特级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做出了点评:两位老师的课有研究有设计,把握了文体特点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对于小古文中的语言梳理非常精准。老师们研究了教学板块结构,注重激发学生学小古文的兴趣,让学生真实经历了学习过程。周特还指出:对于小古文的起步教学,我们更应多方面整合资源,降低孩子们的畏难情绪。寓言小古文的教学具有一定的育人意义,教师授课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润物无声,正向引领,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与育人的统一。

周特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段段入心,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神大餐,让老师们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

小古文教学之我见

谈冰清老师

谈冰清老师教学反思片段: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否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乐意读,抢着读,读得好。

出示全文

以及阅读要求,生自由朗读。

师:“全文共有五句话,我们请五位同学依次合作,读一读这个小故事,谁想来展示展示?”

生依次朗读,师正音:“耕、颈为后鼻音,因为前鼻音。”

师:“有谁想挑战读一下全文?”

指名读,生正音。

生:xxx的“耕”读成了前鼻音,xxx请你跟我读‘宋人有耕者’。”

生跟读“宋人有耕者”,全班读。

再次指名读,全班齐读。

寓言故事是一种独特的载体,每个寓言故事都像一面镜子向人们展示着它独有的道理,而这种道理的传承便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篇文言寓言故事在中年段需要学生反复诵读以达到明理的目标。在读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阶梯式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引导激趣,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

任静老师

任静老师教学反思片段:

寓言的表达特点是“寓理于事,含而不露”,这就告诉我们此类文体教学不能通过“说教”来实现,而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自我感悟,得到启迪,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会,通过故事悟道理。

片段2

师:“这时,人群中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谁来读读。”

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师:“老师发现你关注到了这句话的停顿,为什么这样停?”

生:“用/你的矛//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师:“谁来演一演这组对话。”

师:“看,这个楚国人的表情,用故事里的句子说是——”

生:“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为什么这个楚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来小组合作探讨当时楚人的内心想法。4人小组合作思考,将当时楚人心中所想填到思维导图上,可以用勾叉表示。并借助思维导图,用上合适的关联词,选派一位代表把楚人的思维过程说清楚。”

以上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思考“弗能应也”的原因,并用上“如果……”的句式说清楚了“以矛陷盾”的可能性,通过前一片段的演绎自然过渡,学生进一步感悟了人物形象,了解了思维过程。

金璁瑶老师

三年级金璁瑶老师听课思考:

寓言故事的小古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已有的阅读经验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体会小古文的趣味。同时,通过抓住主要人物的行为,弄清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

刘靖老师

五年级刘靖老师听课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古文,需要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为之后初中以及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了使学生能够慢慢适应古文学习的节奏,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古文一般来说篇幅较小,简单易懂,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古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文章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进行小学古文的教学工作。

最后,何雪副校长对本次专题教研活动作出总结。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行。每一次研究活动,老师们都会在教学上有新的收获。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语文组的老师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以听促学,以评促教”,以“新课标”为本,有主题地进行研究,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转自:“浦外高新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