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用当下教材做学习任务群的困惑

2023/3/21 17:38:11  阅读:135 发布者: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以来,学习任务群的研究、实践可以说如火如荼,这是大好事。但不得不说,在学习、研究、实施的过程中的困惑是越来越多。我知道这也是正常的。

困惑一:用现有教材来做学习任务群麻烦真多

正在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因为不是按照学习任务群来编写的,用新课程标准来看1-6年级96个单元,只有拼音、识字可以作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外,其余的单元,可以说没有一个完全符合的,要么课文不合适,要么习作不适合,要么口语交际、日积月累不合适。而严重缺失的是“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现有的快乐读书吧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与新课程标准中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几乎无法匹配。面对现有教材如果不做删改换增,根本无法较准确地做学习任务群实验。而有的单元的内容,居然可以分成两个或三个学习任务群。不得不说,在不知道新教材何时才能出现时,用现有教材做,真的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力气。

202333日,《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课程教学版”刊发了一篇题为《用好教材依然是语文教学当务之急》,这是当下小学语文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的文章。陈主编特别强调“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统编语文教材由教育部审定”,不能“损害教材的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也就是说,如果一线老师做学习任务群,对单元中的某一内容进行调整,就是损害教材的整体性、关联性、发展性。看到这一论断,真的不敢做什么学习任务群实验了,因为只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用现有教材学习任务群,就必然要调整。我记得20224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16门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时说了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没有,用老教材来实施课程标准,怎么实施?这真是两难问题。

困惑二:看标着“学习任务群”的课怎么与以前的课差不多?

这几个月,全国各地都开了不少标着学习任务群的公开课,许许多多的老师与我一样,看了一节又一节课,真的没有发现名师之课有什么“学习任务群”的影子。难道“学习任务群”仅仅是一个标签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与开课者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任务群有关?但听这些名师上完课说课或讲座时,又头头是道。这又是两难问题。为什么说得头头是道,课还是老样子呢?

读新课程标准,看六大学习任务群,特别是教学评一体,学业质量等,觉得语文课应该与以前有着显著的不同。比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是一至九年级每一学年都该有单元,目前的统编教材,1-6年级,每个年级有多个单元可以改成“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一任务群,肯定要抓住文本的“文学性”来教学,要抓住文本的“创意”及“表达与交流”训练中的“创意”。不得不说,现在所开设的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公开课,不管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真的缺少“文学性”与“创意表达”。而这恰恰就是多年来这类文本教学及写话、习作所缺失的。也就是说,当主讲者对课程标准研究还不透彻,就开设公开课,这种误导真的导致一线老师的诸多困惑产生。像“整本书阅读”与“跨学科学习”展示的公开课,问题就更多了。新课程标准的课,应该有新的样子,应该能让一线老师感受到这种新,只有产生了这种新的冲动,一线老师才会放弃旧的,用新的思维去教。

困惑三:到底学习任务群下的单元教学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大单元教学与学习任务群已经被专家、学者们放在一起研究了。看诸多设计,困惑很多。这样的设计能在课堂中用起来吗?我国自有公开课以来,还没有看到哪位名师把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完整地用公开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像现在的学习任务群公开课,仍然没有哪位名师把一个单元非常完整的学习任务群展示给大家看的。也就是说,课还是单篇教法,根本看不出这一教完成了一个单元中的哪个具体化任务,也看不出这一教在整个任务群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更看不出学习任务群下的这一教与以前没有任务群的教有什么显著区别。

看不到整体的展示,一线老师自然不敢去实施,就只能继续教着手中的教材,等待着新教材的到来。

困惑四:教材解读的困惑

现有教材中的课文,不少是老课文,是经典课文,像习作教材中的习题话题都是老的。而这些教材都被解读过。这些课文、习作被分至不同的主题单元下,以双线组元、语文要素的方式教着。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材肯定不是双线组元,也不是语文要素。而这些课文按理说,不可能随意分至某个任务群,一篇课文都有着其固定的物质,应该属于固定的任务群,比如古诗词都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也就是说,这次新课程标准的六大任务群,可以让许许多多的课文回至原来的特质上,只做某一个学习任务群的事。这是不是就给解读带来了新思考?如果仍然以原来的解读来做着学习任务群的事,是不是容易领航?所以,如何以新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的思维解读课文,解读表达与交流教材,又是一个难题。这又是一大困惑。

不得不说,困惑还有不少。面对困惑,肯定不会选择退缩。因为只有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才能把这些困惑解决掉。在屋子里思考,困惑会越来越多,走进课堂,也许能找到办法。用现有教材,大胆做起来,也许困惑会变的。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