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下第四单元新课标理念之教法

2023/3/21 17:36:18  阅读:171 发布者:

一、看教材与课标确定是何学习任务群0

1.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P24(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等文学作品。——P26(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日积月累(唐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3.阅读有关科学的短文,尝试发现……等大自然的奥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P29(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课文:《13 花钟》《14 蜜蜂》《15 小虾》——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让一个单元做三个学习任务群,可以吗?绝对不可以!这一单元涉及了植物、昆虫、鱼虾等自然科学知识、实验,可不可以做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呢?查阅课标,找不到对应的文字。如果想做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材肯定要做大修改。

那这个单元做哪个学习任务群比较合适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如果你特别想把这一单元转化成“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单元,也可以,那就要按照用心改教材了!

二、真实学习情境、单元主题及教学要求

(一)真实学习情境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是否发现每一朵花儿、每一只虫子都藏着一份奥秘。学习那位花匠去观察研究一下花儿,学习法布尔去观察研究一下小蜜蜂,尝试做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也能学到科学观察的方法,逐步学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讲述大自然那些有趣的奥秘与故事。

(二)本单元的主题

科学地实验与表达——身边事物里藏着的科学

(三)单元教学要求

1.识字与写字:认识24个生字,会写25个字。

2.阅读与鉴赏:默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古诗。读懂课文内容,能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3.表达与交流:做一项实验,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科学清楚地记录,培养科学的态度、精神。

4.梳理与探究:比较三篇文章,感受观察和发现带来的乐趣。

三、三篇课文解读

(一)用20问题法”来解读《花钟》

1.本课要求认识9个字,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呢?

2.本课要会写12个 生字,以什么样的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呢?

3.本课要识记16个词语,以什么样的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呢?

4.为什么用“花钟”做题目,没有读课文前,你是如何理解“花钟”的,读了课文后,你是怎么解释“花钟”的?

5.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中国人发现的,还是外国人?

6.第三自然段中的“一位植物学家”是哪位植物学家?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7.课文最后一句“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大致”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8.哪些花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9.课文只列了457121517192021,还缺少不少,也就是说想修建这个时钟还缺少不少花?能否每个时辰都能找到?

10.课后有个小练笔,你会让学生写吗?怎么写?

11.第一自然段,哪一句能提示段落的主要意思?

12.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能提示段落的主要意思?

13.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14.这篇文章的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5.课文有这样一句话“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这觉得这是留心观察吗?凌晨四点、夜晚九点等时间段怎么留心观察?——这其实是研究性观察,针对性观察,科学性观察,专业性观察,不是简单的留心观察。

16.读这篇课文,你最欣赏哪个词语?为什么?

17.读这篇课文,你最欣赏哪句话?为什么?

18.读这篇课文,你最欣赏哪一段?为什么?

19.课文中所列举的那些花,你查过了吗,这些花你见过吗?

20.这篇文章对学生单元写作会有哪些帮助?

21.学这篇文章,需要读什么书?

…………

如果能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一一找到,这篇课文一定能教得相当好!

(二)《蜜蜂》一课教材解读

1.什么是实验?

2.什么是推测?

3.法布尔的这一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4.法布尔的这一实验价值在哪里?

5.这一课要认识 9个生字,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活动来教?

6.这一课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活动来教?

7.这一课要求默读,如何进行默读训练?默读几遍才算读熟了?

8.法布尔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文中的小女儿是他最后一个女儿吗?如果是,法布尔73岁时生最后一个女儿,如此可以推断这一实验好像在法布尔80多岁之后做的,对吗?

9.要不要全面查找或读一读《法布尔传》呢?

10.法布尔的代表作是《昆虫记》,《蜜蜂》的原文是怎么写的?

11.法布尔这次实验得出来的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

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个无法解释的本能,后

来找到了吗?哪位科学家找到的?

12.蜜蜂到底靠什么辩论方向的?

13.想不想深入一点了解蜜蜂?蜜蜂头上有一对复眼,每只复眼有6300个单眼组成。光线进入眼晶体,通过晶锥,就到达含有感光色素的感光束,感光色素分子对偏振光特别敏感,因而有良好的定向功能,还有校正方向功能。科学家根据偏振光现象,研究发明了偏振光定向器用于飞机、舰船是,

14.能否一条条把法布尔的蜜蜂实验步骤列出来?

15.实验少不了实验记录,通过这篇课文,可以看出法布尔做了哪些记录?

16.法布尔说,蜜蜂不是靠超常的记忆力,法布尔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文章前面没有说做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与超常记忆力是否相关?

17.法布尔对“蜂”类做过很多研究,想不想知道他更多的研究?

18.你知道这百年间,人们怎么评价法布尔的?

19.是否可以推荐学生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

20.这篇文章对于本单元习作有哪些帮助呢?

(三)《小虾》教材解读

《小虾》是略读课文。教材上的要求极其简单:

一是默读课文(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这个不难训练);

二是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这个也不难。学生一读就明白了,先总后分。肯定是第一句话“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

三是把课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这个也不难)。

面对这三个任务,实在说不上学生如此学课文会学到什么。再看这三个任务,老师只要带着学生读一读,把这三个任务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读然后马上做,可以保证100%的学生不需要老师说什么话,三个任务都能完成。这样的教学是不是太随意了?

第一段:介绍夏天院子里葡萄架下的那个有水的缸,及我想养

小鱼虾。

第二段:我和阿成哥捉鱼虾养在缸里,并详细介绍捉到虾。

第三段: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作者怎么写十分有趣的?一是通过三个“有的”来写,二是具体写了用小竹枝动动休息的小虾之后发生的事,三是写了小虾的搏斗,很有趣。

第四段:想办法让小虾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什么办法?采来水草,捡些石块放在缸里。

第五段:特别的发现(新的发现)——小虾产卵,有了下一代。

第六段:与首段呼应,再次写了葡萄架,不过是落了一片叶子在缸里,让好多小小虾聚在叶子下面玩呢!

一段一段地读,学生才能整体看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最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有了想法,就要做,做仔细了,做多了,就会有新发现,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会相当精彩。有了想法,就要干。干了之后,就要写。【统编教材三年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是“我有一个想法”,但那个单元的课文,整体来说选的不太好,如果能把《小虾》放在那一单元,小朋友写起作文来,就更有帮助了。】

四、大单元教学框架与教学流程

任务一 我做实验我来写

活动一 做完实验就写

 1课时  现场小实验(给孩子一个思想)

左手打右手,右手打左手的实验。

1.学生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然后用右手打左手,说说有什么感觉,好玩不好玩?

2.给自己的左手、右手各起一个名字,然后口里叫着名字,再打,看看什么感觉,此时好玩不好玩?为什么?

3.把这个实验的过程快速写下来。

4.为学生读《左手右手捣蛋鬼》(10分钟可以读完这本书)

5.告诉学生:

实验就是动手动脑试一试

反复地试

大胆地试

边试边看边想边写

实验要一步一步地做

不管成功与失败

最后肯定有结果

把结果藏起来

世人不知,自私、可惜、遗憾

把结果变成文章和书

有趣、好玩,那是真正的幸福!

6.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开始写日记了。如果你愿意,每天给自己的双手起不同的名字,玩转这个实验,每天都会写出好文章,要不了多久就能写成一本书!不要瞧不起小实验,小实验可以写成大文章!

活动二 读实验文章和书

2课时  小实验(非连续性文本写作)

1.教学生做安全塑料玩具,一步一步地完成实验记录。

2.布置学生读12本书。“科学小种子”丛书,共12本。

3.小日记:从中选择一个你可以做的实验,做一做,记录一下做实验的过程。

活动二 读实验文章和书

3课时  小实验(边做边写共同验证)

1.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

2.拿出一个苹果,现场切,验证。

3.回家玩一玩,看看切几个能切到五角星?思考并写下来,为什么有的能切出来,有的切不出来?也可以尝试切其他水果,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三 “参观”实验室

4课时  回忆性写作(写一次小实验)

1.同学们都上过科学课,科学课上老师做过哪些实验?【请列出几个来】

2.反复看看这几个实验,哪个实验还有印象?

3.这个实验用了哪些器材?

4.实验的每一步做了什么?仔细想。

5.这个实验告诉你什么?

6.想好后,立即写下来。

【誊写后,老师批评改】

活动三 “参观”实验室

5课时  梦想型实验写作

1.看大量太空育种的实验

你对这种实验有什么要说的吗?可以说一说,写一写。

2.给学生介绍中外10多个实验室

3.可以到网上查找一些实验室,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展开想象,给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室。

4.让父母给自己建立一个家庭实验室,玩起来。

任务二 发现花儿、小虾的秘密

活动一 林奈为什么会发现花钟?

第五、六课时 《花钟》教学及思辨

读《花钟》觉得,发现花钟的人,好伟大哟!这个人是谁?

教材没有介绍。百度一查,明白了,原来是瑞典著名的植物

学家卡尔·冯·林奈(LinnaeusCarolus)1707-1778,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制命名法”,即给每种植物起两个名称,一个是属名,一个是种名,连起来就是这种植物的学名,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称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发现的。

他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各种植物开花都有一定的时间,它们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以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液汁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的生物化学活性。花序按序开放也许是为了吸引不同时间活动的传粉者,如白天开花的植物吸引蜜蜂、蝴蝶和小鸟;夜间开花的植物吸引飞蛾和蝙蝠。人们把林奈这个发现称为"花钟"。花钟分二种形式:一种是以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而将其组成一个报道时间的时钟;另一种是将花卉组成钟盘,报道时间,又称园艺钟。

把林奈花钟的开放时间顺序及课文对照一下:

蛇床花开放时间:02:00——课文没有

牵牛花开放时间:04:00——课文有

野蔷薇开放时间:05:00——课文有

龙葵花开放时间:06:00——课文没有

芍药花开放时间:07:00——课文是睡莲

半枝莲开放时间:10:00——课文没有

鹅肠菜开放时间:12:00——课文是午时花

万寿菊开放时间:15:00——课文有

紫茉莉开放时间:17:00——课文没有

烟草花开放时间:18:00——课文有

丝瓜花开放时间:19:00——课文是月光花

夜来香开放时间:20:00——课文有

昙花开放时间: 21:00——课文有

思辨一:中国的这些花是不是也在这个点开呢?

一是这篇课文大体是参照250多年的瑞典植物学家的研究成果改编的,瑞典,不是中国,中国的这些花是不是也在这个点开呢?因为课文只字没有提这是国外的研究成果。二是对照发现“01000300080009001100130014001600220023002400”这11个点,没有花。这些时间点到底有没有呢?【网上查不到,手中也没有这方面专业的资料,看来得专业人士才能做到了。需要跨学科学习的智慧】

思辨二:“花好有智慧哟”。这篇课文里的花有几种智慧呢?一是花本身按时开放的自然智慧,二是植物学家了不起的智慧,居然发现了,并玩起了“花的时钟”。

思辨三:这篇课文值得讲述的写作智慧。就是通过第三自然段,讲述文章中使用“举例子”与“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具体讲了昙花为什么在晚上九点开,当然其它的花就简单的写了。举例子与详略得当,这是学生可以看得见的写作技巧。

识字与写字教学:

这一课要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根据我的经验来看,这12个,学生不会写错),这一课还有16个新词,只有“展示”的“展”会有人写错,喜欢加上一撇,其余字数应该很容易默写正确。

特别的写作引领:

让学生从童话的角度写写这些话。也就是把这篇文章改编成一个童话作品。

活动二 有了想法就要做

第七课时

1.默读课文《小虾》,一段段地简单概括写了什么?

2.关注每段中的下面信息:

1)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2)我和邻居阿成哥跑到村边小溪里……捉了一些小虾。

3)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时……【这都是观察到的】

4)我觉得该让它们在缸里生活得更快乐些。后来……我采了一些水草,捡了些石块放在缸里。我们记得……

5)有一天,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发现……

思辨:从这些标红色的词句中,思考这篇文章给予我们怎么的写作大智慧?——想到了,就立即做,做中要细致观察,根据改变调整方案,最后要写成文章。

任务三 科学家的蜜蜂实验

第八-九课时

活动一 认识法布尔

1.法布尔简介

这篇文章是法布尔(18231915)写的。

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法布尔一生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物理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喜爱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和诗人维吉尔的作品。他在绘画、水彩方面也几乎是自学成材留下的许多精致的菌类图鉴。曾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诗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赞不绝口。法布尔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和“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最喜欢他这句名言——他说“机遇只给有准备的头脑,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补充阅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

18231222日,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里。村子里小溪

纵横,花草丛生,附近丛林中鸟栖虫居,各种可爱的小动物跑来跑去。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焦急起来,

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去放鸭子。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法布尔一回到家,父亲就怒气冲冲地责骂他,“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拣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

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拣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

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

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张庆、朱家珑主编:《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社,201812月版

3.认识课文中的法布尔

这篇文章写得是法布尔做的一个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蜜蜂是否

有辩论方向的能力,第二——七自然段详细写出了实验过程。带

着学生一一理一下。

第一段(1):抓住“听说——实验”。听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实验的价值就在验证听到的东西是否正确。这是了不起的人物才有的品质。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家与普通人的不同。

第二段(2-7):准备工作(捉蜜蜂、放纸袋里,选小女儿做帮手)。

实验开始:

1)走四公里,打开纸袋,做记号,然后放出来。

2)观察蜜蜂:四面飞散,狂风中低飞。

3)推测:可能找不到家了。

4)实验数据:①两只蜜蜂回来,肚皮还沾着花粉;②傍晚,又来三只,身上也有花粉;③第二天,共有15只回来了。

第三段(8):

5)实验结果:作者的几个思考。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的确飞回来了,看来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活动二 你知道蜜蜂吗?

第十课时

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

蜜蜂不完全以花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后者有时调制储存成蜂蜜。毫无

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如同对花授粉,当蜜蜂在花间采花粉时,会掉落一

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

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黑色圆点。

在蜜蜂社会里,它们仍然过着一种母系氏族生活。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变化过程。在它们这个群体大家族的成员中,有一个蜂王(蜂后),它是具有生殖能力的雌蜂,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统治”这个大家族。蜂王虽然经过交配,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它可以根据群体大家族的需要,产下受精卵工蜂喂以花粉、蜜蜂21天后发育成雌蜂(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也可以产下未受精卵,24天后发育成雄蜂。当这个群体大家族成员繁衍太多而造成拥挤时,就要分群。分群的过程是这样的:由工蜂制造特殊的蜂房 ——王台,蜂王在王台内产下受精卵;小幼虫孵出后,工蜂给以特殊待遇,用它们体内制造的高营养的蜂王浆饲喂,16天后这个小幼虫发育为成虫时,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老蜂王即率领一部分工蜂飞去另成立新群。

蜜蜂的飞翔时速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内,有效活动范围在离巢2.5千米

以内。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

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

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进

蜜囊的同时即混入了上颚腺的分泌物——转化酶,蔗糖的转化就从此开始,经反复酿制蜜汁并不停的扇风来蒸发水份,加速转化和浓缩直至蜂蜜完全成熟为止。根据种类的不同,工蜂的数量一般在12只到50000多只的范围内,它们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还会将花蜜和花粉传送到特定的地方,这要通过跳特殊而严格的舞蹈而获得。他们的职责包括酿蜜,做蜡状蜂房的巢室,这些都是为食物存储和幼虫居住,还有照顾蜜蜂和蜂王,守护蜂巢。蜜蜂是一个多年生群体,将会不断地有新蜂王被抚养起来,老蜂王然后和一群工蜂离开蜂房到别的地方重建一个家。

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季节,蜜蜂天天忙碌不息。冬季是蜜蜂唯一的短暂休闲时期。但是,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蜜蜂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左右。

蜜蜂主要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

三个点来定位的,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到转过来向右再飞半

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

正是通过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的地点和方向。在昆虫纲中,蜜蜂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社会性生活方式的出现,“语言”信息的传递,通过“舞蹈”动作辨认蜂巢的方法,以及巢的不同结构等。

世界上现生存的蜜蜂种类已达9 种。

外来物种导致本地蜜蜂减少。如我国,早在1896年就引进了西方蜜蜂,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又两次大规模引进西方蜜蜂。引进的西方蜜蜂体型较大,它们野蛮地盗取中华蜜蜂的蜂蜜,干扰中华蜜蜂交尾,并带进了病原体,使原来在我国呈优势分布的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大大减少,很难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群。

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晚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它的出现与白垩纪晚期显花植物的繁盛密切相关。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