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解读(文/王志杰)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围绕这样的主题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在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中所产生的情感并激发自身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热情,从而在生活去爱护动物,与动物朋友和谐共处。人文主题既是单元学习要落实的学习和成长目标之一,同时也为习作部分创设了特定的学习情境,因此本单元的阅读和表达训练要素的落实是紧密相关的。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老舍先生的《猫》《母鸡》、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此外在阅读链接中还加入了夏丏尊和周而复先生的《猫》和俄国叶·诺索夫的《白鹅》。选编这三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落实有关动物朋友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同时通过对选文描写动物方法的欣赏和学习,应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表达能力并迁移使用在习作板块“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中。
“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一范畴的阅读训练要素在教材中并不多见,大多数与表达情感有关的阅读训练要素,都集中于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虽然两者都与表达情感有关,但是区别是较大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侧重于学习如何能体会到,比如借助“想象”、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语句等;而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则侧重于分析作者的写法和表达方式。与这一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相关的单元有:
册序 | 单元 | 阅读训练要素 |
四下 | 第四单元 |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
五上 | 第一单元 |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
六下 | 第三单元 |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在教材中共涉及三个单元。细读这三个单元,我们可以发现,四下第四单元“动物朋友”的选文主要通过对动物的细致描写,用突出特点、明贬实褒、富有情趣的语言等方法表达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而五上第一单元“万物有灵”的选文则主要通过描写一种具体的事物,去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事物是表达情感的依托。六下第三单元为习作单元,选文主要通过记叙事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融情于景。综上,从就物写物表达情感,到借物抒情表达情感到融情于景表达情感,教材在这一阅读训练要素上的安排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
要实现“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首先要知道作家通过文章表达了对动物怎样的感情。在体会感情方面,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的方法有:想象画面、抓动作、语言、神态,抓关键语句等。具体到本单元,通过朗读课文,抓住描写动物动作、神态的词句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等方法,就可体会到作者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母鸡》一文中,作者对于动物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变化,但体会方法是一致的。
体会到了作家对动物的感情之后,下一步就要体会作家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通过朗读课文进行品析,可知有以下方式:突出特点、明贬实褒、欲扬先抑、富有情趣的语言等。
“动物朋友”这一人文主题也为习作创设了特定的学习情境,通过对选文描写动物的表达和方法的学习,应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表达能力并迁移使用在习作中,写出动物的特点。所以阅读和表达训练要素的落实是紧密相关的,在阅读训练要素的细化中,也要结合习作板块的需要。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动物的特点”。它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相关联的。一是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倾向上有关联,三篇课文描写的都是动物,情感都是喜欢的;二是写法上有关联,三篇课文中都写出了动物的特点,这次习作也提出要“试着写出动物的特点”。
统编版教材中,在“写出特点”这一表达训练要素上,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单元梳理如下:
册序 | 单元 | 表达训练要素 |
三下 | 第六单元 |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
四下 | 第四单元 |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动物的特点。 |
五上 | 第二单元 |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
五下 | 第五单元 |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
六下 | 第一单元 |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
从以上梳理可以看出,从写人的特点,到写动物的特点,到结合具体事例写特点,到把特点写具体再到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教材在“写出特点”这一表达训练要素的安排上,基本也是循序渐进的。
本篇习作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需要创设情境,根据需要写出特点。因此在习作时,首先要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思考在这个情境下需要介绍动物的那些方面,而它在这些方面有怎样的特点。
大单元教学思路(文/李竹平)
梳理整个单元学习材料,单元学习内容基本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学习实践领域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读写训练目标大致表述如下:
学生将知道(K):
1.作家描写动物,倾注了自己对动物的感情。
2.描述事物的特点、表达对事物的感情需要依托具体事例和恰当的词句。
3.从具体词句写法中可以感受作者对笔下动物的感情。
4.不同的语气词表达了不同感情。
学生将理解(U):
1.明贬实褒、先抑后扬、反语等都是表达对事物喜欢的方式。
2.运用语言品读、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可以更好体会文章表达的特点,提高精细阅读、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
学生将能够(D):
1.梳理出作家如何把动物特点和对动物感情表达出来。
2.运用语言品读、比较异同等策略对比阅读多篇同一题材、同一主题、同一作者的文章,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3.撰写一篇表达对动物喜爱之情的文章。(尝试运用明贬实褒、欲扬先抑、对比、反语、拟人化等手法和恰当的语言突出动物的显著特征,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有条理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通过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引论:作家的情感蕴含在构思和语言中。
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上,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举办班级“疯狂动物城”活动。核心学习任务取这样的名字,一是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加强了核心学习任务的驱动力;二是任务的核心就是要写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小动物的不同形象展现出来,在这一核心学习任务下,可以结合作文成功标准,开展“小动物风采展”——也就是展示分享学生的作文,评选最受欢迎“小动物”——不是小动物可爱,而是作者笔下的小动物特点突出,惹人喜爱。
这一子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子任务,分别是:
子任务一:我喜欢的小动物初登场
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名片,用关键词概括小动物在自己心目中的突出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发布核心学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成功标准。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篇故事,既表现出小动物在自己心目中的突出特点,又表现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子任务二:探秘大师笔下的小动物
通读单元文本,梳理文本中作者心目中小动物的特点和是怎样写出特点并表达喜爱之情的。细读再探秘,过程中根据需要修改或重写自己的作品。补充阅读相关文本,自主汲取更丰富的“营养”,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
子任务三:班级“疯狂动物城”活动
修改,誊写,配上图片(鼓励自己绘画)。“疯狂动物城”活动:布展作品,根据作文成功标准评选班级最可爱的小动物。颁奖,复盘。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