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东实小 榆园教研】春风送暖万物新 智趣教研再起航——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研讨活动

2023/3/21 14:17:07  阅读:99 发布者:

春风送暖万物新                 智趣教研再起航

-如东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组研讨活动-

“春风抚翠木,繁花满眼生”,伴着明媚的春光,踏着初春的韵律,314日下午,如东县实验小学语文学科组每周一次的研讨活动在微格教室如期开展。本次研讨活动由六年级组汇报展示。

BEAUTIFUL SPRING

春之美•在于蓄势勃发

01

探究发现

 王伟老师给大家呈现了六下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一课,课堂中,王老师带着学生梳理文中主人公的发现,并为这个发现一起去文中寻找一条条证据,然后探讨、辩论这个错误的发现是否有意义。整个教学过程训练了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辨能力和思辨性表达,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

02

遨游科幻

 张钰蓉老师执教习作微课《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她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围绕教材中三幅图,以师生交流、同桌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路。课上孩子们畅所欲言、遨游科幻、迸发想象。课堂紧扣习作目标,给学生搭建了一个个习作支架,建构了习作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

BEAUTIFUL SPRING

教之效•在于专研与提升

 课后,李亚琴老师以《浅谈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学习任务设计》为题进行微型讲座。她以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单元导航;2.一课一得;3.整理汇报。她分享了语文核心素养时代,单元整体教学成为必然的趋势,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单元教学方案的规划。

BEAUTIFUL SPRING

评之切•在于碰撞与反思

“击石乃有火,思想的互相碰撞方能激发出智慧的火花。”

 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给予了这两堂课高度的肯定和中肯的建议。

一年级

夏艳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王老师在教学《表里的生物》首先从整体入手,重在梳理课文脉络,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时间词语梳理文章事件。接着王老师则深入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品读关键语句,在作者“好奇”→“痛苦”→“高兴”→“愉快”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中,一步步地引导孩子再借助情节线梳理课文。王老师围绕如何概括文章这一核心任务训练了学生把握全文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核心任务也训练了学生品读语言、感悟语言的感性思维能力。

 其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循序推进,落实思维训练点。

阅读教学中,教师想要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疑问。一个独立思考的、不断质疑的学生,他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地向深处发展,走向高阶。

预习环节,学生的质疑可能只是停留在浅表层次。但随着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以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品读,课中或课后就会逐渐深入,提出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有目的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学生在这个高质量的动态循环过程中,以问题促思考,学生的思维经历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思”“问”循环往复、相互推进,实现了三次回转、升华,也促进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二年级

卢平芳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这一节课王老师把文本的探究权交给了学生。平日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一直是个难点,无论是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问题概括法、标题追溯法、摘录句段法、取舍主次法等,基本是根据文本内容择一而用。但王老师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概括课文内容。

王老师先让学生进入文本,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词概括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根据心理变化的线索来概括课文内容,妙!

看来,只要我们对教材解得深,析得透,同一篇文章所用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学生这样互相结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概括能力怎么会不有所提升?

三年级

宋冬梅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王老师的课亮点很多。导入部分王老师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质疑,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四组词语的设计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词语与课文内容的理关系,加深了孩子对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指导书写,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学习任务的设计紧扣单元主题要求。王老师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教学这一任务时,王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和心理变化的词语,联系课题、借助表格和情节线等方法梳理出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有利于孩子们今后的学习。

 学习任务二:童年时期的“我”对表里的世界有怎样的想象?又是如何去探索表里的奥秘的呢?在教学任务二时,王老师利用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文脉,思维导图容量大,条理清晰,可以将零散的、复杂的知识梳理得井然有序,孩子绘图的过程,正是梳理课文的过程,看到了自己笔下绘制出的“美丽的世界”,不仅培养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而且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年级

任明亮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今天聆听王伟老师的《表里的生物》,受到不少启发。本单元是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通过质疑导入,在课堂中带着问题思考,体现科学精神。

 教学生字词时,三组词语各不相同,却又指向明确,归类出现,为理解文章的内容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其次出示任务学习单,以时间词语为切入点,思考每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从而批注关键词语,整理结构脉络。再次除抓住时间,又引导学生抓住心理变化,启发思考心情对应的事件,从而梳理出主要内容。

 这堂课教学流程,设计巧妙,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合作探究中,学生在思考中交流,体会文中“猜测,证实猜测,新疑问,新猜测”等,课堂氛围舒展,体现了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

五年级

范姝婷

向上滑动阅读正文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伟老师的《表里的生物》一课,王老师的课堂设计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课堂教学设计非常灵活,现对王老师的课做如下浅评:

 1. 王老师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让学生自读自悟,相互讨论,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培养语感,构建了很好的“入境悟情”的教学境界。

 2. 过渡自然,点评恰当。王老师的课堂上,经常有不失时机的精彩点评,激发学生,评价的同时层层设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达到了教学目标。

3. 通过抓住表现时间的词语和心理变化的词语来帮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到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训练扎实,由扶到放,让学生的概括文本的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最后,沙秋平主任对这次研讨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我校语文学科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布置和安排。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行走在教育的阡陌,一边播种,一边收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更是教学质量和自身成长的源泉,我们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成长。

转自:“如东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