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19天

2023/3/21 11:20:07  阅读:118 发布者:

编者按:

20224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2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310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十九日,继续围绕新课标中各自学科部分进行研读并记录,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6篇有独特视角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还要加强自我反思,要不断深化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专业体系。新课标下的教学是教师接触的一个全新领域,对教师的研究和反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我们现在的教学一个新的启示: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适应时代的要求。

                         美术  

1.李胜凯

今天研读《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课程具有强大的“跨学科”性,教学需要从学习任务出发,既要关注新资源获取的类型和途径,体现信息化和交互性,也要关注新型师生关系和互动方式的形成,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践行学生能做、知道、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帮助学生获得艺术课程核心素养,以及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学习任务时,“欣赏”“表现”“创造”“融合”4类艺术实践联合作用,整体培育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7年级是初试影视技术的阶段,教学目标设定为梳理16年级融入在姊妹艺术和信息科技等课程中的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影视技术呈现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的基本知识。

第四学段(89年级)的教学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衔接性,既要将前期分散的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梳理,体现前期教学与本学段学习内容的过渡与衔接,也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素养,做好与高中“现代媒体艺术”模块学习的衔接准备。二是适宜性,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以欣赏和实践为主,以理论学习为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创作技巧,以及基本的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知识和历史知识。三是时代性,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要将影视艺术思维、数字媒体思维、信息思维和科技思维等综合融通,展示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技进步的新成果,与时俱进。四是先进性,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学要发挥传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悟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2.李思思

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具有进阶性。

1~2年级主要依托造型·美术及信息科技实施,学习任务包括“捕捉变幻的光影”和“体验运动的时空”。学生主要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开展丰富的实践,形成基础的影视观念。

3~7年级主要依托美术及信息科技实施,学习任务包括“领略蒙太奇”和“接触多媒体”。学生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开展丰富的实践,形成初步的影视认知和应用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习任务围绕“初试影视技术”展开。

    8~9年级的学习任务包括“记录生活”“重现历史”“编导故事”和“探索数字媒体艺术”。

                       音乐  

3.曹金洋

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习任务的设置具有进阶性。

1-2年级主要依托造型·美术及信息科技实施,学习任务包括“捕捉变幻的光影”和“体验运动的时空”。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开展丰富的实践,形成基础的影视观念。3-7年级主要依托美术及信息科技实施,学习任务包括“领略蒙太奇”和“接触多媒体”。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开展丰富的实践,形成初步的影视认知和应用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影视,学习任务围绕“初试影视技术”展开。8-9年级的学习任务包括“记录生活”“重现历史”“编导故事”和“探索数字媒体艺术”。

初试影视技术的目的在于梳理1-6年级融入姊妹艺术和信息科技等课程中的影视学习内容,重点学习运用影视技术呈现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的基本知识。

数字媒体艺术是随着科技进步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欣赏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相关技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字时代。

编导故事是通过欣赏优秀的作品,理解借助影视的思维编导故事的理念;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掌握运用影视的语言讲述故事的方法。

4.冯扬扬

中小学艺术课程内容中,首次增加影视教育份量,2018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就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提出了相关意见。我认为影视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利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培养教育体系,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中小学影视教育应当围绕学校教育的育人目标展开,形式灵活地融入学校育人各个环节,不拘泥于特定课堂,从而将影视教育的美育功能作为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同时,利用各个学校的视频号、各班的家长群等网络平台,对孩子们制作的优质内容进行传播推介,把这些平台塑造为孩子们展示自己才能与情怀的最好舞台,让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的“主角”感更强。能留住时光的影像无限珍贵,这些视频会为孩子们留下一生难忘的宝贵记忆。

                          科学  

5.胡元龙

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考验着我们每一位从教人员。读完新课标课程资源与开发这部分的内容,我觉得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1)结合生活。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我们在教学时,应选择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且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渴望去探究的素材内容。选择的素材也要紧跟时代,聚焦话题事件

2)科学探究。我们选取的课程资源要能够支持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且能够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去合理猜想,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尝试设计实验,并能进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3)因地制宜。不同地区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选取课程资源时,要合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掘当地的文化资源,理解自己本地的文化。另外,我们在平时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比如塑料瓶、小石子等,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心理健康

6.费紫薇

今天读了第9章,生活与社会适应。小学常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来开展生活与社会适应辅导。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我的想法:

1)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生活适应,是指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适应新生活及新变化,如小学阶段过渡到中学阶段的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等。具体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为了与社会环境保持协调平衡的状态,个体满足与其年龄相符的所处社会的期望和要求的行为。

2) 教学案例。以挫折教育为例,由于现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更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的宠爱,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以情感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就难以承受。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要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情景交融,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炼之以意、持之以恒的效果。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