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新课标 把握新航向 | 青年教师20天课标研读打卡行动正在进行中—第18天

2023/3/21 11:19:37  阅读:114 发布者:

编者按:

20224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2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39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十八日,主要围绕新课标中各自学科部分进行研读并记录,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6篇有独特视角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到“正式执行”的过渡期,教师可以参照新课程标准,率先在自己的班级教学中展开实践,实地发现新课程标准在具体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产生机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这就是一线教师最具体的“应为”。

                         美术  

1.李胜凯

今天研读《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戏剧(含戏曲)”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具有综合性、扮演性等基本特征,教学需要立足丰富的艺术实践,聚焦学生能做、知道、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展开教学设计,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人生、感悟生活、表达内心,在知识与内容的整合与升华中,建构清晰通透的意义世界。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学习任务时,“表现”“创造”“欣赏”“融合”4类艺术实践联合作用,整体培育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7年级戏剧课程以“戏剧游戏”的教学为主,倡导以“具身体验”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16年级感知、经历过的戏剧表演经验有机融入、深化整合在情境化的“戏剧游戏”中。发挥戏剧学科的综合性、融合性、表现性、创造性等特点,为学生艺术素养的综合发展助力,也为后续第四学段戏剧(含戏曲)选课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89年级戏剧学科围绕“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四项学习任务展开教学。学生需完成相对完整的话剧剧目演出活动,具备理解剧本、扮演角色、初步运用舞台艺术手段实现演出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能体会、理解戏剧演出的趣味和意义;初步了解戏剧情境设置、脚本结构安排的方法,能通过编演话剧小品或短剧,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在创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能条理清晰地表达对某部戏剧(含戏曲)作品(剧作/演出)的理解和判断,在了解戏剧(含戏曲)的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基础上,通过记录观剧心得,提升感知、体验、理解和评价戏剧(含戏曲)的能力;能尝试策划、实施戏剧化的课程学习活动或主题校园活动,具备运用戏剧手段进行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实践的综合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探索戏剧应用的广阔空间。

2.李思思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具有进阶性。

    1~2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选教材中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剧游戏”课程活动。

    8~9年级的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音乐  

3.曹金洋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类艺术实践,涵盖10项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学。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的设置具有进阶性。

1-2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3-7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7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戏剧游戏”展开。8-9年级的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戏剧游戏的目的在于梳理1-6年级融入姊妹艺术及语文、外语等课程中的戏剧表演的学习内容,通过戏剧游戏重点学习声音、肢体、情感的表现方法和技能。分小组、分主题完成系列戏剧游戏,树立正确的表演观念。

编演故事脚本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或观摩经典剧作,初步了解戏剧情境设置、脚本结构安排的方法,通过编演话剧小品或短剧,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而在创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

记录观剧心得是引导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达对某部戏剧作品的理解和判断,在了解戏剧的历史及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记录观剧心得,锻炼和提升感知、体验、理解和评价改剧的能力。

策划戏剧化活动是通过策划、实施课程学习活动或主题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戏剧手段进行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实践的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戏剧应用的广阔空间。

4.冯扬扬

中小学艺术课程内容中,首次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分量,戏剧教育主要是为了陶冶人们的审美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特定的情境下,体会生活,从而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戏剧教育进入学校,是为了向广大学生普及戏剧知识,通过丰富的戏剧表演课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以丰富戏剧表演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戏剧特点,通过戏剧教育使中小学学生,各学科相互渗透,使戏剧教育的影响力更加强大,通过培养学生兴趣,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不断增强。

                          科学  

5.张玉莲

新课程标准指出13个核心概念下教学提示,具体给出了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的建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这部分的建议。下面是具体的一些建议。

关于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教学策略建议,科学的核心概念的抽象程度较高,对学生的探究水平要求也较高。教学中,教师要在系列探究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体验。一是引导学生用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逐步认识物体运动的概念。二是让学生从相互作用的效果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三是指导学生从实验入手认识电磁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四是指导学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波的产生其传播规律。

关于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活动建议,关于本学科核心概念可以开展相应的观察、实验探究制作等学习活动。

                          信息科技

6.苏洁

今天主要阅读了附录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在线数字气象站”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要综合运用信息科技、数学、物理、地理、艺术等知识,获取不同时空分布的相关数据,综合比照网络数据、学校内部数据以及小区域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同步和积累数据,并进行形式多样的结果呈现。本活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育人价值。

1)在线数字气象站是一个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是一个综合的、体现信息科技育人价值的项目。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实践,提升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2)通过抓取在线气象数据和釆集校园气象站的数据,学生可以提高分析汇总数据的能力,养成数据管理和价值挖掘的习惯。

3)学生可以认识传感器在各个场景中的应用,体验计算思维在规划项目中的作用,感受跨学科知识在设计、制作、发布、反思改进等环节中的应用。通过建立校际在线数字气象站协作网,釆用开放数据集,学生可以感受数据共享过程中系统集成的价值,提高在线协作能力。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