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4月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年2月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月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月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月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月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月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月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月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月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月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月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月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月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月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月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月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月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月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月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月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月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年3月6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十五日,主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实施”模块的第五部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展开学习,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6篇有独特视角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2022版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它是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专业保障。新课标要求,做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能力,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标时代的每位教师都是课标的研究者,主动、细致、热情研究新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标教学的前提与保障。
美术
1.李胜凯
今天研读了《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程实施“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部分,我认为广大艺术教师要认识“培训”“研究”对于教学的作用,对于专业成长的价值,用心参与每一次培训,全心做好每一次研究,让“培训”“研究”成为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催化剂”。课标发布以来,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要把课标读通、读懂、读透。读出课标的精神内涵,读出课标对于教与学的要求,读出课标的前后联系,并能够落实在自己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中。
二是多读与课标相关的专著与期刊文章,助力自己对于课标精神的深度理解。
三是要把对课标的研究与学校教研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群体的智慧,助力对课标精神的理解。
四是多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生成典型案例,升华教学智慧。
2.李思思
(1)教师培训建议
一是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开展培训。坚持培训者先受培训,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二是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明确课程目标,着力解读艺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业质量等,并通过案例对课程实施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示范、引导。
三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结合地方实际,采用讲座、工作室、线上线下混合研讨等多种方式展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互动,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研究建议
一是基于调研整体设计教研方案。通过调研,准确诊断课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立教学方向、教学内容等。
二是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关注研究成果与经验共享。采用多种形式分享教师的研究成果,特别强化优秀教师经验的线上线下共享,促进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深度对话和互动交流。
(3)校本校研建议
一是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开展学科融合研究。通过核心素养与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建立学科之间共同的育人模式。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改进。学校教研组要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教研方式,基于反思和改进教学,并积极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音乐
3.李雪
(1)教师培训建议
一是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开展培训。进一步完善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组建舞蹈、戏剧、影视教研员队伍。培训要进一步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二是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准确理解和把握艺术课程的育人价值。培训要把握课程目标,着力解读艺术各学科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业质量等,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文件,深入解读课程标准。
三是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结合地方实际,采用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工作坊,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2)教学研究建议
一是基于调整整体设计教研方案。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意识,提高艺术教师全面育人素养提升。教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是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关注研究成果与经验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主题沙龙,微论坛等分享交流活动,通过民事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单元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等主题的成果推广,促进学校间,教师之间的深度对话和互动交流。
(3)校本教研建议
一是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开展学科融合研究。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教研组的作用,构建教研共同体,探索本校有效实施课程的方法和策略。
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改进。学校教研,主要建立问题导向的学习实践,反思改进的校本教研方式,基于研究证据,反思和改进教学,并积极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4.曹金洋
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究:
1. 教师培训建议
(1)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开展培训:坚持培训者先受培训。进一步完善音乐、 美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组建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员队伍。汇聚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等组建培训者团队,开展相关培训。培训要进一步面向全体艺术教师,做到有目标、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2) 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入理解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教育改革的新动态,树立新观念,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准确理解和把握艺术课程的有人价值,分析课程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从整体式理解艺术课程标准。
(3)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结合地方实际,采用专题讲座、案例研讨、工作坊、线上线下混合式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
2. 教学研究建议
(1)基于调研整体设计教研方案: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意识,提高艺术教师全面育人素养,提升教研能力和研究水平。
(2) 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要聚焦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如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艺术课程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关键问题,通过主题性的教研来解决。
(3)关注研究成果与经验共享:根据教研目标、内容和教师需求,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分享教师的研究成果,特别要强化优秀教师经验的线上、线下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主题沙龙、微论坛等分享交流活动。
3. 校本教研建议
(1)构建校本教研体系,开展学科融合研究:探索核心素养与审美和人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构建学科之间互为支撑的育人模式。
(2)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基于研究的教学改进:重视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树立积极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意识,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善于发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结合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获取证据和总结成果,基于教学研究优化艺术教学。
科学
5.张玉莲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具体提出了课程标准、教学研究以及校本教研方面的建议。下面我们分别就这三个方面说说自己的认识。
(1)课程标准培训建议
一是培训方案要有规划性,对于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要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系统实施,要对所有的科学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注重培训内容的整体性,重点阐述科学课程的全面育人价值,分析课程标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师从整体上认识科学课程的标准。三是培训课程要有实效性,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培训方法,并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实践、体验、参与式的培训、提倡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自主反思和行为反馈的培训方法,改进教学过程,提升培训效果。
(2)教学研究建议
一是基于实际整体设计教研活动,二聚焦关键问题开展主题教研,三是采用多样化教研方式,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
(3)校本教研建议
一是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二是聚焦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三是基于研究结果改进教学。
心理健康
6.费紫薇
今天读了第5章,学会学习。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那么小学生怎样才能“学会学习”呢?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我的想法:
(1)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学生首先要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观,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自学,从“学会”转向“会学”。教师要从创新思维、激发兴趣、记忆力、注意力这四个方面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2)教学案例。比记忆力为例,记忆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小学的学习当中,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小学高年级学习的知识变得更多更复杂,好的记忆力能让学生学习更轻松,事半功倍。而人的记忆力是有差距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异引起的。要想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就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比如分类、分组法;理解记忆法;谐音法等。并向学生呈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解释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只有不断复习才可以加强记忆。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