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4月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年2月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月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月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月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月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月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月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月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月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月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月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月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月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月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月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月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月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月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月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月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月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年3月4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十三日,主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实施”模块的第三部分“教材编写建议”展开学习,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6篇有独特视角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教材编写一要体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二要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三要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真实可信的素材,四要注重创新。这些要求,既是教材编写、教材特色的方向性要求,也是国家对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纲领性要求。很多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与自身无关,其实不然,由于教材是文本形态的,理念又是居于上位的,因此,从课标中“教材编写建议”的字里行间深入挖掘素养发展的教育教学价值,应该成为教师研读课标的重要任务。
美术
1.李胜凯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今天阅读了《艺术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本内容共分五个方面,分别是:坚持育人导向、精选内容素材、优化组织结构、彰显艺术特色、丰富教材形态。以下几个“关键词” 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1:“整体化、系列化、长效化”,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环境教育等内容的整体性呈现,活动设计系列化,体现学科融通、学段贯通,学习成效长效化,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2:“思想性、经典性、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这是美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也提醒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教学资源的选择也要体现以上“五性”。
关键词3:“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未来,广大美术教师要从单课时教学中走出来,多思考如何通过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落实素养本位的美术。
关键词4:“活动性、实践性、经典性、多样性、艺术性、可识别性”,指出艺术教材内容要合理配置各种图文要素,精心设计版式,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
选择要具有经典性和多样性,封面设计要美观、大方、新颖、别致,体现艺术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显著的可识别性。
关键词5:“直观性、交互性、趣味性”,指出未来的教材要突出纸媒的限制,用数字时代的“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构建艺术教材的新形态。
2.李思思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要充分体现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要求,使之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1)坚持育人导向。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要融入社会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以及国家安全法制教育。
(2)精选内容素材。内容素材要体现思想性、经典性、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满足学习任务要求,落实核心素质教育。注重发掘学生身边的艺术现象,其组织的形式要多样化,包括文字、
、音乐、视频、故事等。
(3)优化组织结构。鼓励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和框架,突出主题生活情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组织。提倡单元式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与生活逻辑相关联。
(4)彰显艺术特色。艺术教材要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其配置要图文、版式精美,体现色彩、构图、影像等视觉美感,充分体现艺术学科特色。封面美观大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显著的可识别性。
(5)丰富教材形态。在编写纸质教材时要与时俱进,要建构具有视、音、图、文等要素的教材,体现直观性、交互性和趣味性,多角度、多维度呈现教材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音乐
3.曹金洋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艺术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要求,使之成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1)坚持育人导向:艺术教材的编写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材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精选内容素材:依据本标准中的“内容要求”选择内容素材。内容素材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际视野,注意借鉴和吸取人类优秀艺术成果,凸显艺术教材的文化性质。突出思想性、经典性、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有效满足学习任务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3)优化组织结构:鼓励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艺术教材的框架和内容,突出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式、任务驱动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提倡以单元的形式组织学习内容。
(4)彰显艺术特色:艺术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形式应适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要合理配置各种图文要素,精心设计版式。艺术教材的封面,要美观、大方、新颖、别致,体现艺术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显著的可识别性。
(5)丰富教材形态:在编写传统纸质艺术教材的同时,要与时俱进,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构建具有视、音、图、文等要素的数字教材,体现直观性、交互性、趣味性。
4.包静怡
今天阅读的是新课标“课程实施”中的“教材编写建议”。
艺术教材是艺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艺术教材的编写,要充分体现艺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要求,使之成为教师创造性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教材编写需要坚持育人导向、精选内容素材、优化组织结构、彰显艺术特色和丰富教材形态。艺术教材的编写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确保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教材的各个环节。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内容素材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国际视野,突出思想性、经典性、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有效满足学习任务要求,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发掘学生身边的生活和艺术现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代入感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内容素材的形式要多样。鼓励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构建艺术教材的框架和内容,突出主题化、生活化、情境化、项目化、任务驱动等新的学习理念和方式,提倡以单元的形式组织学习内容。艺术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形式应适合核心素养的培育,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艺术教材的封面,要美观、大方、新颖、别致,体现艺术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具有显著的可识别性。在编写传统纸质艺术教材的同时,要与时俱进,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丰富的、不断更新的课程资源库,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数字化思维探索艺术教材的新形态。
科学
5.张玉莲
科学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落实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使教材起到支撑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为达到这一目的,教材编写的时候应考虑到以下三点:
(1)教材编写原则
教材编写要把握方向性,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材编写要符合科学性,总体设计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要体现适切性,不同学段课时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材的容量、结构、版面、活动等都要体现各学段的特征。
(2)教材内容选择
教材内容选择要注意覆盖课程标准的所有内容,突出核心概念的理解应用,兼顾基础性和时代性,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合理选择科技史素材。
(3)教材内容编排和呈现
教材内容编排应具有整体性和逻辑性,活动设计要体现实践性,呈现的方式要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栏目设计要合理、精当,形式活泼。
心理健康
6.费紫薇
今天读了第4章,自我认识。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识,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下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我的想法:
(1)教育内容及理论背景。“自我”的理论观点主要有:詹姆斯的“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罗杰斯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埃里克森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论。小学生处于学龄期(6-12岁),心理冲突是勤奋感—自卑感。这个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
(2)教学案例。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学龄期(6-12岁),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克服自卑感,获得勤奋感。这一阶段所形成的自我认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若能帮助学生通过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来克服自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对学生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形成积极和健康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一个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那么他将缺乏自信和自我效能感,从而缺乏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在小学生中,有不少人存在自卑心理,对自己缺乏自信,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心理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开展《优点大轰炸》的课程来挖掘学生每个人身上存在的优点,使他们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同学,欣赏同学的优点,使同学关系更加融洽、和睦和温暖。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