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4月21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发布。
新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系统回答了“学习者形象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四个问题,这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引领。
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学科素养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
艺术学科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科学学科素养: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心理健康核心素养: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
仪征市实验小学音美科信青年团成员,自2023年2月20日开始深入研读新课标,围绕美术、音乐、科学、信息科技、心理学科,每日记录感悟心得,以教师自学为起点,准确把握学科教学方向,使新课标理念根植于自身心中,以实际行动持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
研读计划(以音乐学科为例)
第一天(2月20日)《艺术课程标准》“前言”
第二天(2月21日)“《艺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设计思路”
第三天(2月22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一)核心素养内涵”
第四天(2月23日)《艺术课程标准》“四、课程目标”中“(二)总目标;(三)学段目标”
第五天(2月24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一)音乐”
第六天(2月25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七天(2月26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1-2”
第八天(2月27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3-4”
第九天(2月28日)《艺术课程标准》“五、课程内容(二)音乐其他学段(3-9年级)学习任务5-6”
第十天(3月1日)《艺术课程标准》“六、学业质量(一)学业质量内涵,(三)音乐学业质量描述
第十一天(3月2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
第十二天(3月3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二)评价建议”
第十三天(3月4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三)教材编写建议”
第十四天(3月5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十五天(3月6日)《艺术课程标准》“七、课程实施(五)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
第十六天(3月7日)《艺术课程标准》美术部分内容
第十七天(3月8日)《艺术课程标准》舞蹈部分内容
第十八天(3月9日)《艺术课程标准》戏剧(含戏曲)部分内容
第十九天(3月10日)《艺术课程标准》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部分内容
第二十天(3月11日)《艺术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非音乐学科部分)
2023年3月2日 前语:
今天是音美科青年团课标学习打卡第十一日,主要围绕新课标“课程实施”模块的第一部分“教学建议”展开学习,共汇集14篇打卡日志,本次摘选其中7篇有独特视角的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应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多举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美术
1.李胜凯
“教学建议”部分有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素养为导。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教学要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艺术”,感悟艺术学习的意义和艺术实践的价值,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
(2)深度学习。任务式、主题式或项目式的整体教学活动,可以超越零散的知识、技能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意义建构,形成深层次的联结,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深度理解,提升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境创设。开放的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表现自然美、社会美和科技美,体验创造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愉悦。
(4)与时俱进。艺术学习既要在坚持传统中增强对艺术的深层体验,也要能够增强编创的能力,更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现代媒体参与教学,提高艺术教学质量。
(5)以生为本。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学会、勤练、常展(演)于一体的机制中,既激发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也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特长。
2.严娜娜
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
(1)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
(2)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教师可把相同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单元,形成单元教学,把知识点联系到一起并呈现阶梯型的过渡。
(3)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艺术教学要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激发想象、调动情感、创造形象,尊重学生独特的感知体验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
(4)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3.李思思
课程实施教学建议中提出: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人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
(1)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
(2)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3)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4)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音乐
4.李雪
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
(1)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
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艺术。
(2)正视知识内在观念,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关系自身,联系自己的家庭,社区,家乡,发现问题,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3)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知世界,体验情感,实现与艺术形象的共情。
(4)善用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演奏,创作,表演和编创。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好艺术的潜能。教师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质疑,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持久力。学校应举办多种类型的学生表演与展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展示获得艺术创作的成就感,增强学生艺术的自信心。
5.包静怡
今天阅读的是新课标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
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和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要达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发展进行一个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能够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要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还需要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在合适的情境中,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焕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教师还需要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艺术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器具、材料和现代媒介。运用这些材料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融想象、思考、创造于一体,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最后,教师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好艺术的潜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更多展示交流机会,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科学
6.张玉莲
科学教学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关于课程实施方面,新课标里面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1)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系统设计科学课程学年、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概念,同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进阶要求。
(2)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理解教材设计,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来为依据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注意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时关注总结反思与应用的迁移。
(4)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组织,加强监控,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和实践过程。适时追问,及时点拨,激发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信息科技
7.苏洁
今天主要阅读了“课程实施”模块下的“教学建议”相关内容,如熊璋教授所言:“课标的建设只是一个起点,没有教师的实践,课标就是零。”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才是进入最艰难并具有挑战性的阶段,也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阶段。
(1)围绕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要求中。
(2)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创新
要注重把握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合理利用数字化平台、工具和资源,运用线上实验、模拟、仿真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发挥数字化学习跨时间跨地域、随时随地等优势,适应个性化培养需要,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管理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注重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
强化信息科技学习的认知基础,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探索“场景分析一原理认知一应用迁移”的教学,从生活中的信息科技场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分析、探究现象的机理,学习、理解相应科学原理,尝试用所掌握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或解决相关问题。
(4)自觉适应信息科技的快速更迭
了解信息科技发展历程,深入领会发展特点,及时关注发展动态,增强积极应变意识。在把握育人要求和学科原理基础上,注重体现最新成果,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
综上,面向全新的义务教育新课标,信息科技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调适新课标,开创性地开展新课程实施探索,才能够真正地使新课标绽放出光彩。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