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研 | 探究结构化教学——记仪征实小数学组专题教研活动
2023/3/21 11:13:19 阅读:105 发布者:
3月8日上午,我校数学组在乐仪学堂举行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组长朱勇老师主持,五年级数学老师主讲,我校全体数学老师参与本次活动,本次研究的主题是结构化教学。
课例研修
首先由五年级组刘丽萍老师执教《加法数量关系》一课。这是新教材中的课程,在参考资料少的情况下,刘老师通过设计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中的条件。然后从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加法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尝试用圈一圈需要条件的方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对比交流,使学生发现:不管解决怎样的加法问题,都可以利用“总量=分量+分量”这个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从而建立了加法模型,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模型意识,也为后续的乘法数量关系学习奠定了基础。
专题研讨
接下来是研讨环节,本环节安排了四位主讲人。第一位主讲人是刘丽萍老师,她讲述了自己在备课过程的学习和思考:加法数量关系在对加减法数量关系的理解中,让学生通过对数量的“合并”和“去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总量”和“分量”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学时用“整体”和“部分”进行过渡,经过多情境的问题解决,最终探索具有普遍规律的问题解决模型。
第二位主讲人刘盼盼老师,她针对这节课做了知识结构的分析。这节课立足数量关系的结构化,从结构化内容的调整,整合后新的学习主题以及数量关系的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数量关系在小学阶段涉及的内容。老师们对数量关系的结构化内容,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第三位主讲人是教科室姚春香主任。姚主任依托这节课做了学生认知结构分析,从学生的认知阶段和学习历程两方面指出:在数量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从生活经验、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数量概念;通过画图、列表等策略感悟数量关系;在变化规律的探究与表达中辨析关系变化。强调数量关系的教学需要教师们正确地认识其价值,始终遵循“经验-抽象-关系”的认知路径,不断感悟抽象、推理和建模等数学思想。
第四位主讲人是教务处张明霞主任。张主任以“教学活动如何落实结构化”为主题,结构化“教”助力结构化“学”为视角,从“什么是结构化?”,“结构化为什么?”,“结构化怎么做?”等方面,紧扣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详细介绍了结构化教学应经历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建立模型,应用模型的过程。
最后老师们围绕结构化教学进行集体交流研讨,老师们对结构化教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通过干货满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表示有了很多的收获,相信老师们在后续的结构化教学研讨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转自:“仪征市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