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春风拂面,2023年南通市小学美术“任务驱动”教学(低段)研讨暨课堂展示活动如期而至,城南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四位青年教师有幸参与了本次活动。为了让老师们以最佳状态亮相,为了借此契机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对教师们的备课研讨进行了跟踪指导。
海安教师发展中心吴松老师专程来校,就如何打造好单元式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他指出要打破传统课堂的陈规,勇于创新,整体把握,凸显美术学科素养的本质。吴老师的指点为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开阔了备课思维。
许习白副校长细致入微地帮助老师们梳理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心态。他鼓励年轻老师们既要有大框架设计又要有教学详案,对学生有可能产生的学习生成要有预设,在实践中反思教学得失,不断提升。
给予教学指导的还有各校区校长和主任们。秦美娟副校长对四节课作了一一点评。她建议老师们细化教学语言,关注过渡语设计,对学生表现进行有针对且有变化的评价。吴雪琴副校长建议老师们用情境串联整个单元设计,既可让四节课显得更整体,又可以让学生学得更有趣味更有动力。顾春芹副校长、倪庆华、曹阳凤、周莉等主任也分别从课堂结构、任务驱动问题设计等多方面对老师们给予指导。有了他们的助力,四位老师又多了许多教学智慧和灵感。
老师们不断优化教案设计,优化作业呈现形式,优化教学语言,与同组美术老师们一道修改调整,一点一点提升。一次磨课一次成长,青年老师们在此次研讨活动中收获良多。
生媛老师感言
几次磨课,让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原来教学有这么多的艺术,原来一节课可以这么有魅力,原来美术课是可以让学生“玩”起来的。
第一次执教市级公开课,初站大舞台的我,没有深厚的教学功底,没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没有从容淡定的心态,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群经验丰富且热心的指导老师们。很感激集团、校区领导们的悉心关心,感谢美术组前辈老师们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组内其他小伙伴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是能伸出援手。经过一次次的磨课,一次次的改课,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慢慢摸索到了上好一节美术课的技巧,主要有如下体会:1.将目光转到学生身上。在课上不能一味地传授知识,要着力于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授课过程中从学什么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增加师生互动的环节,在教学设计中要思考如何让课堂有新颖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2.加强“课堂感”。课堂设置上虽然有学、有思,但是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具和课堂的语言等,以巧妙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课重难点的认知,把握住课程内容的精髓。3.多俯身与孩子交流。亲切的目光,热情的回应和声情并茂的姿态都会深深感染着学生。
只有这样不断地磨练,不断地沉淀,不断地反思,才会在漫长的教学之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吴昊老师感言
备这节课时,使我想起了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
材料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不光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动物及其脚印的
,还在各个环节中利用希沃白板增加了趣味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正式授课过程中,电脑突然黑屏了,导致其中的拼图游戏无法完成,这次突发事件让我感触很深,一是自己不能慌乱,二是要有紧急预案,由于缺乏经验,我没有提前准备好备用方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越上越低落。
在这次展示课中,我还充分认识到自己技能的不足,在示范过程中,紧张和手抖导致我的范画画得有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努力练习,提高自己的手绘能力。在磨课过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请到了学校的语文老师,就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设计过渡语言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杨阳老师感言
从选择材料,反复试上磨课,直到最终定稿,整个过程真谓是收获颇多。
这是一节手工课,本课的重难点是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用锡纸表现动物的形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新奇的手工制作材料,设想是让学生们玩一玩,从玩中发现锡纸的奥秘,观察到动物们简单的形体特征,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手工制作的能力。本课由老师的动物朋友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原来用卷一卷、团一团、折一折、裹一裹就能变成各种造型,再粘贴组合成生动有趣的立体动物形象。根据自己所学所悟,学生的作品充满了童趣,最终展现效果精彩纷呈。
回想当时,不断试讲、评议、修改、否定、重构,磨课的过程充满着泪水和笑容。集合大家的智慧,研磨精彩的课堂,这不正是教研的魅力所在吗?”
许志群老师感言
刚看到单元式“任务驱动”教学的时候,是懵的。什么是“任务驱动”我不太明白,只是针对了动物的故事这一课去思考,朱小红老师说,不能只针对一节课单独思考,我最后一节课跟前三节课是一个整体,一个大单元,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我这节课到最后是拓展升华。起初,田艳华和朱小红老师建议使用皮影的方式贯穿整节课的学习,从简单的认识皮影,学画皮影的简单纹样,运用皮影简单纹样装饰动物剪影,通过小组探究创编故事并表演,最后上升到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经过了两次磨课,不断修改、优化教案后,第三次磨课,美术教研员吴松老师和集团许习白校长参与听课评课,对我们的课进行了指导,建议改变常规美术课教学模式,对前三节课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升华。这样的课,我第一次上,有难度,也是挑战。经过许习白和秦美娟校长的悉心指导,朱小红老师一次次陪我熬夜修改教案、课件,最后终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几次的磨课、改课,到最后的上课,收获很大。一、大单元教学,从整体考虑,发现、感知、欣赏、升华,一步步提升孩子的审美意识。二、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目光的交流,及时肯定并延伸,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充分使用教具,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今后,我会通过不断磨练、不断反思,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提升自己。
磨课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此次的研讨活动,切实提高了我校美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了青年教师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热情。青年教师们定会将所学、所思应用到往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转自:“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