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教师成长营】民族校区第二批青年教师跟岗学习感悟(四)
2023/3/21 10:45:14 阅读:139 发布者:
Part.1
雷雅莉
不知不觉,跟岗实践已经来到了第四天,在导师们的安排下,我聆听了廖敏燕老师的《铅笔有多长》和叶雪斐老师的《综合练习》,两位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
廖老师的课堂从学生熟悉的米和厘米导入,借助测量铅笔的情境,让学生理解10厘米就是1分米,并在尺子和手掌上寻找1分米。接着借助两条纸条,让学生通过测量与比对,深刻感悟一分米有多长。围绕着不同铅笔的长度,带领学生继续认识1毫米有多长,建立毫米、厘米、分米、米的换算关系,联系生活实物具体感知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量感。
叶老师的练习课紧紧围绕着学生之前的易错题,从练习入手,强调学生的做题习惯,讲解易错知识点,提高做题正确率。印象深刻的是叶老师在讲解最大几位数和最小几位数习题时,除了纠正错误,还要求学生善于总结,从题目中能够得到最大几位数和最小几位数怎么填写,并将规律记录在数学书上,方便学生以后查看。这种从一题拓展到相应数学规律的讲解是我需要学习的地方。
反观自己的课堂,还有许多要向两位老师学习的地方。今后,我将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Part.2
毛丽
今天听了叶老师的《生活中的大数》单元复习课。因为复习课知识点在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上得有好的效果,我在叶老师的课堂中找到了答案。
叶老师的课上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既有基础练习,又有拓展练习,既重视数学知识的练习,更重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也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
回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感觉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只是在想如何将这个知识点给学生讲清楚,如何让学生会用,用得好,但是却忽略了学生们的思考,他们是怎么想的,如果他们独立去思考,会是什么程度,我采取怎样的教法会让他们想得更深,理解得更透彻。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更多地去关注我的每一个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备知识、备学生)。
Part.3
赖佳铭
很荣幸到实验小学听李卫仙老师的课,并且恰好是我已经上过的“增加船的载重量这一课”,令我对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李卫仙老师用上节课不同组的铝箔船载重量不一样这一现象导入,这样让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更利于探究的深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分工明确,三组研究一种船,在有限的时间里节省了时间,而要让一组学生完成三只船的测试,时间是不够的,这也是我要反思的问题。并在数据处理时,李老师对作业本上的记录表进行了简化,让学生更容易得出“相同材料,船体积越大,载重量越大”的结论。
科学课活动需要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带着问题去活动。
Part.4
雷丹燕
今天是我们跟岗学习的第四天,有幸聆听了李卫仙老师带来的精彩科学探究课,可谓是收获满满。
李老师在引领《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时,通过回顾旧知,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巧妙的利用问题“不同组的铝箔船,载重量会一样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将学生的思考方向投射到新课教学上,思维的成功牵引有利于建构学生扎实的知识框架。投屏展示的实验示范,以及教师细致到位的实验活动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效率。提供多种尺寸标准的船,让学生分组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的活动设计,为学生理解“船的载重量和体积的关系”做了铺垫,有了数据的对比,也让全班的汇报研讨更加深刻!
Part.5
濮琴英
今天是跟岗学习的第四天,我早早的来到实验小学,有幸观看了大课间活动,这么大的学校,大课间活动井然有序的开展着,这不仅是活动,更是一节小小体育课,强度、密度一样不落下,为之点赞!与之学习!
李金铭老师的体育课堂更是把新课标中的体育大单元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大单元的篮球课,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不仅认识篮球,了解篮球,还学会了篮球的基本动作技能,从球性练习到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等,每个孩子都能基本掌握。李老师重视课堂常规教学,做到静齐快,有精气神,还关注细节,关注每个孩子的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李老师的课堂上,我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喜欢,还看到了李老师对课堂的执著。从而让我感受到了体育课堂的魅力与成长的喜悦!让孩子不仅喜欢体育课,还能喜欢上体育课!
转自:“遂昌县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