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课题研究 |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2023/3/21 9:34:54 阅读:114 发布者: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一年数学校本研究报道
学期伊始,一年级数学组深入开展了《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研究》的校本课题研究,全体教师通过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出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多种策略与途径,通过第一单元的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果。
以直观感知为要素,激发参与欲望
教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为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以直观感知为主,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简单的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让学生们积累了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参与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
以动手操作为重点,提供参与机会
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们设置多种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如:课前布置尝试性作业:拓印平面图形、拼摆平面图形等;课上的“拼一拼、摆一摆”;课下的“趣味拼搭”实践活动,都为他们提供了操作的平台,更让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喜欢的游戏,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提高。
以媒体展示为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以声音、
、动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特别适合一年级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们结合课程内容精心选取和制做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比如在《七巧板》一课中,教师们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由来,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平面图形的组合,更能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还能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数学阅读和思考空间。
以创新作业为载体,延伸参与深度
在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们精心布置了“趣味拼搭”系列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材料,进行合理的拼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将课堂参与延伸到课后,极大的拓展了学生们学习的深度,为以后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比如教师们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拼一拼,能得到什么图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呢?活动二,用八个完全一样的⊿拼一拼,能得到( ) ;活动三,用一套七巧板拼一拼, 能拼成( )。通过创新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是一个常研常新的课题,通过一个单元的研究和教学,一年组的数学教师深刻体会到,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和课外拓展结合起来,能够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今后的研究中,教师们将继续探索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以提升。
转自:“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