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标培素养,同课异构提质量”—2023年青岛市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工作会顺利举行
2023/3/16 13:58:44 阅读:109 发布者:
为了进一步深化生物教学研究,促进生物教学质量,2023年青岛市义务教育教学工作会——初中生物分会场在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参加本次线下活动的有青岛市教科院张玉坤主任、市南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关茜老师、城阳区生物教研员吕慧玲老师以及城阳区的骨干教师40余人。
首先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的隋珊老师和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的张莉敏老师分别对《植物细胞》进行同课异构展示。两位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程设计焕然一新,令听课老师印象深刻。
隋珊老师以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为主脉络,带领学生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进而总结出细胞是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通过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胞质环流过程、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出部分细胞器的功能,并能理解细胞是植物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基于活动体验、借助问题引导、结合亲身经验,不断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索,创生本节的生物学知识,聚焦生物学核心素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张莉敏老师以“学生品尝果实,发现同一果实的不同组织,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为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习制作并观察不同组织的临时装片,从微观角度探寻植物细胞的奥秘,从而解答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寻答案的过程中践行“教学过程重实践”的课程理念,采用“试误-归正-再探-发现-归纳”的教学思路,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探究实践的时间、空间、材料,在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初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接下来吕老师对两节课做出总结:两节课都注重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理念的培养;注重基于丰富的事实与证据为建构概念提供支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都运用到一些技术手段比如现场拍照上传、利用数码显微镜分享学生制作的装片等。两节课都践行了新课标理念,但侧重点又略有不同:其中张莉敏老师更注重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真问题、践行“教学过程中实践”的理念。而隋珊老师注重概念建构的实验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为基础为概念建构提供支撑。吕老师也提出了两位老师课堂中的不足:隋珊老师未指导学生画图方法就让学生动手画图,学生画不出规范的生物
。张莉敏老师语言不够规范严谨。
最后吕老师倡导老师们实践新课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还要落实在行动,要不断地模仿,钻研,才能真正成长!
最后,张玉坤老师指出:“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可以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定向深处的“课堂革命”,是一场教师理念与行动的会师,践行新课标规定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教育创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只有出发,才能到达远方!
转自:“青岛初中生物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