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三八”节 研学不停歇--记平度市初中生物学科“强课提质”暨“践行课标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研讨活动
2023/3/16 13:45:31 阅读:108 发布者:
最是一年春好处,教研花开满庭芳。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核心素养落地,3月8日上午,平度市生物学科“强课提质”暨“践行课标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研讨活动于国开实验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平度市教学研究指导中心于秀芹老师主持,平度市全体生物教师参与活动。
第一篇章:课例展示
01
首先,马戈庄中学的于欣老师展示了新授课《流动的组织——血液》,本节课利用血液循环系统模型导入,通过实验操作、
观察、资料分析等方式展开教学,带领学生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帮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接着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等活动,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思维。最后让学生化身“小医生”,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分析病症并提出治疗建议,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02
接着,大泽山中学的张华丽老师展示了新授课《人的性别遗传》,本节课从历年人口普查男女数据对比图入手,设置问题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观察体细胞染色体排序图,比较发现男女染色体的差别;让学生动手实践,重现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尝试从理论上分析生男生女的概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精子、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探究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性别观,获得自我认同感。
第二篇章:互动评课
实验中学的王志红老师分享了《流动的组织——血液》的观课感受。于老师这节课体现了大概念教学的理念,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血液的分层现象;联系生活,分析血常规化验单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实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实践于生活”,是值得学习的一节好课。
东方学校的王腾飞老师分享了《人的性别遗传》的观课感受。本节课教学方法多样,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通过观察
、视频讲解、回顾旧知、实践探究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认知,通过模拟实验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总之,张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非常完美的课,实现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第三篇章:经验交流
南村中学的辛海燕老师作题为《发挥乡土资源优势,搞好农村生物教学》的经验交流。她从“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精心设计,彰显学科魅力”、“亲历实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三个方面进行展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教师应当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当地的乡土生物课程资源,并将其融入生物教学当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习生物、感知生物,从而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国开实验学校的邹航老师作题为《奔走于热爱,幸福满怀》的经验交流。分享了参加比赛的“得”与“获”:认真准备,在学习中提高自身水平,发现并弥补不足,同时分享有用的教育网站;重在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学习并开拓视野;不卑不亢,在参赛过程中自省自洽;淡然处之,在反思中发展成长。邹航老师的分享质朴而真诚,体现了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为老师们今后通过参赛更好地提升自我提供了新思路。
第四篇章:总结展望
最后,于秀芹老师向全体女教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今后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她提出要坚持育人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有序的开展各类活动;在保障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加强中考研究,围绕复习课、讲评课、命题研究等内容展开活动,稳步提升授课艺术与命题水平;落实义务教育学段《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工作意见》,实施作业改革,积极尝试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以赛促教,通过教师专项技能比赛、课堂区域联赛、一师一优课评选、优质课比赛等形式,拉动参赛选手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促进教师业务素养的整体提升;及早筹谋,组织好学业水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确保学生高通过率完成考试。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此次活动,老师们受益匪浅,育人要有新理念,教学要有新方法。在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将继续深钻细研,以“新课标”为导向,树立新思维,践行新教法,落实核心素养,做一个有情怀、善学习、懂课标、爱教育的优秀教师!
教研日恰逢妇女节,祝所有的女教师节日快乐。瞧,我们的女神们在闪闪发光呢。
转自:“平度初中生物教研天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