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赵娟平“名师+”研修共同体——《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李盈春研修专栏>

2023/3/16 10:41:56  阅读:126 发布者:

教师风采

李盈春,中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高新区第十六初级中学任教。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教21年,先后荣获市、区级优秀班主任、西安高新区教学能手等称号,担任过区级观摩课教学,被评为区级优秀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她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引导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愿将爱与欣赏化作一把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飞翔。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懂得学无止境,读书可以让人更优秀道理。

一、导入新课:

在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赏识。他就是吕蒙,可是吕蒙年轻时却不爱读书,这让孙权觉得太可惜,于是,孙权决定劝他学习。孙权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多媒体展示作者及相关知识。

三、以读促学: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教师作示范背诵,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后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语速方面进行评价。

(二)、再读课文,读出停顿。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朗读停顿)

2.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从停顿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齐读课文。

(三)、三读课文,揣摩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孙权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不失关心和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

孙权现身说法,言辞恳切。表现出他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表明了鲁肃当时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从侧面反映吕蒙进步之大。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这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他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四、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朗读孙权、吕蒙、鲁肃的角色,其他同学齐读叙述的语言。

五、翻译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自己独立翻译,有疑问的地方做标记后暂且放过。

2.多媒体展示重要词语解释及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 学生分小组小组讨论各自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及时点拨。

六、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发言。

七、布置作业:

必做:

1. 作业本上逐句翻译课文。

2. 熟记课下的实词解释。

选做:

1. 完成下发资料中的对比阅读。

2. 选读《三国演义》关于吕蒙的一个章节并概括内容。

转自:“赵娟平初中语文研修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