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赵娟平“名师+”研修共同体——民俗文章仿写<马界秋研修专栏>

2023/3/16 10:40:18  阅读:114 发布者:

教师简介

马界秋 香港科技大学国际语言教育、英语硕士,“十三五”科研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实践研究”结题大会第五届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说课组一等奖,高新区首届中小学生“经典诗文诵写讲”诗词大会优秀指导教师,西安市首届中小学生“经典诗文诵写讲”诗词大会优秀指导教师。“在书籍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品味书籍。”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的一部分,是她的教学目标。

写作指导

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比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由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写起,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事。在写这些事情之前,先总说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然后分别从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和“严”两方面展开叙述。文章虽然写了不少事情,但都不出“宽”和“严”两方面,篇章结构比较清晰,这些事情并不显得杂乱。写人物时,可以模仿这样的篇章结构,围绕人物的特点,从多个方面组织材料进行刻画。

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比如《安塞腰鼓》中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常会用到比喻手法,不妨试着模仿这种句式,看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又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白杨树这一客观事物,赋予它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气质,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再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作者采取先抑后扬的写法,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再赞叹他的非凡之处,前后形成一种张力,让人读后对托尔斯泰印象更为深刻。这样比较有特点的写法,适当时也可以模仿一下。

分享

|民俗主题

学生习作

昆曲

2024B4班 郭奕辰

戏一折,水袖起落,唱悲欢离合。

                      ——题记

一片寂静的戏场。

观众们静静候着,不言亦不语,目光却从未离开过戏台。其中的长者,白发飘襟,兴许是在寻向所志;幼者,脸上青涩尚未褪去,眼中星光璀璨。

忽闻琴声瑟瑟,演员翩然入台。       

灯光霎时清冷,犹如白纱般,朦胧了这一切。正是月夜,桃香扑鼻,皓月明朗,灯雾中闪出一个人影——噫!清瘦的青衣。

开场用水袖舞再合适不过,伴乐音渐起,青衣长袖拂面,朱唇贵齿,似水儿的眼眸传出阵阵情意。那水袖随灯雾,飘起,高扬,摇动,朦胧……

每起落一次,心就仿佛明镜被泛起涟漪,一次又一次地被惊艳。噫!专注于绝美的舞姿,竟忽视了清冷的歌喉。如泣如悲,凉薄寡情,唱出了“无忘我”的怅惘,亦有“无关我”的清高。台下的观众,已被代入其中,口中不禁喃喃,江南月夜,梦回大宋,月下花前,卿卿我我。

使人想起:台上人心碎离别歌。

使人想起:浮世万千吾爱有三。

好一折昆曲!

泣诉后的青衣,掩面离去,观众的兴味却愈发浓烈。古琴响于耳畔,思绪被拉回台上,花旦正含情脉脉地走来,噫!好一个美丽清秀的女子!

那秋水般的眼,较青衣多了分娇媚,粉黛胭脂已胜不过她的俏丽,只见她唱着华丽的唱腔,先前那分清冷与典雅挥之已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美轮美奂的贵气。

台下观众,早已深深陶醉其中,摇头晃脑,怡然自乐。

好一折昆曲!

纸迷金醉的首饰却毫无胭脂俗气,娇媚亦或清冷,昆曲都融合得极妙,喜怒哀乐,都一并在演员动情的唱腔中展现。

都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但人人深知,江浙苏杭何止这些?那婉转的昆曲,我想才最能象征南方柔 的台风那一水情,“最是无情也动人”,又怎”能不忆江南“呢?

再望台上,花旦早已不见了踪影。夜色暗涌,月光愈发清冷,唯余两小生说着“卿为朝朝暮暮”的誓辞,台下无不动容。

戏毕,久久不能忘怀,无一人离席,只顾兀自回味。世间空蒙一片,

远处是江南烟雨中,船夫的吆喝声。

 初衷

2024B4班 高子琛

戏场寂静,空无一人。那一方戏台若隐若现,似乎它不曾存在。

记得我那时是第一次看戏,激动无比。那些看戏长天的白发长者,眼神仿若有星辰大海,充满热忱与期待。

长歌起,青衣翩然登台,柳眉弯弯,含情脉脉。头戴珠翠,广袖曲裾,胸前的璎珞圈并无分毫脂粉俗气,却那独一份的贵气。

水袖舞,唇角笑意正浓,“犹抱琵琶半遮面”,灵动鲜活。使人想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好一个京剧!

青衣愈舞愈烈,将肢体美表达到了极致。心已醉,斜倚在座。眼神迷离,似醉非醉,更有低声哼唱。

戏曲唱调字正腔圆,又戛然而止,余音绕梁,给人无尽回味。

落幕,我悄悄跑进后台找到她,恳请她成为我的师父,教我唱京剧。她饶有兴致地让我唱两句,我点头答应。“醉里挑灯看剑妾舞阑珊,该下一曲离乱楚歌声四方……”语毕,她赞许地点头,应了我的要求,为关门弟子。

自此,我跟师父学唱功。清晨我伴着朝阳一起练习;夜晚,我同点点归鸦一起唱戏。戏台上,我的汗水溅起地上尘土,飘散在空气中,

阿兰瞧见我那样子,告诉唱戏是奇耻大辱,一辈子只能表演给别人看,同青楼女子别无二致。我听后大为震惊,说的人多了,也就信了。我便迟到早退不再用功,与师父拌嘴,逃课,内心极其厌恶戏曲。

一日,师父找我谈心,我顶撞

她大闹着离开了,此后再未见她。

不知过了多少年,偶然听得师父离世的消息,一惊,决定回到她的故居看看。在她常坐的椅子上发现一封信,竟是她给我的!看罢,我冲出屋门,决定重新拾起京剧.在戏曲之路闯出一番天地!

又是一年,又是不少人慕名来看戏,名声更胜当年的名角儿。我身披师父当年的青衫,迈着小步,缓缓出场,婀娜多姿

原来师父的信上说,知我爱戏之深切,不愿我就此沦落,望我传承她的遗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国粹。戏服,发饰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体现,一颦一笑,尽显东方神韵。浓妆重彩下,华丽戏服里,流淌着有声有色的历史经典。

戏曲魂就是中国魂,传承中国国粹、继承正义无畏的中国血液

一缕碧绿的粽香

2024B4班 程欣妍

芒种一过,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

清晨,一缕明媚的阳光.照在了松软的大地上,刚出门. 就闻到一股清新在空气中纠缠,那是粽香和艾草香与草木泥土混合的一种舒朗气息。

粽香在晨曦中孕育。

年过花甲的奶奶用她枯黄的手在水中轻漾荡起层层溢漪。莹白的米从她捐腹间滑过一个个都粉雕玉琢。阳光更是倾洒而下,给她披上一层朦胧的纱。这温馨的场景,自我有记忆时便常常在眼前呈现无论花开花落.抑或云卷云舒。

粽香在午后发酵。

奶奶束起银发,端坐在桌前。面前是张张妙蔓舒展的粽叶,和莹白的米。她将手探进盆里轻柔地抓起一把米 撒在粽叶上。行云流水.原本嶙峋的手此刻却异常灵活两种颜色也碎在了她的眸中,似乎这动作早已随着褪色消失的时间深深刻在了灵魂里。

粽香在黄昏中爆发

 “咕噜…咕噜…”像三月的闷泉,冉冉升起的白雾遮挡了视线,却也让粽香弥漫了厨房。轻咬一口糯米便携着清香在舌尖爆发.肆意地直冲大脑,带来灵魂的颤动,一经入口,便入骨,便入髓。

芳华会逝去,肌肤会腐朽,但这一缕碧绿的粽香却永远缠绕进时间里缠绕进每辈人的谩漫浮生中温暖一段又一段岁月,守候着一代又一代游子。它在血液里流淌恒久未变,传承至今。

放眼四望,在端午这天,日头高照,云烟如缕 各家袅袅炊烟缓缓升起,闲适淡泊的烟火气包裹着我,多少昔日的故事正被诉说……

三秦大地激越的结晶

2024B3班 冯绎如

 一个个质朴无华的农民。

他们身后是良田万顷,挥动锄头,汗水飞溅,田地上处处有辛勤劳动的人们。

酷热的夏风吹过他们黝黑的面肤,吹动小麦的青青绿叶。

在农民一声声的劳动号子中,一声朴实的长啸划过天际,伴随着梆子的恍恍声,十几个农民奋力,忘情的敲打着,“梆、梆梆”鼓点越来越急,如敲击在观众的心中,与心跳相接。

这时,麦田后的土台上响起二胡笛子堂鼓的合奏之声,接着一位身穿黑衣的老旦登台,伴着音乐的点鼓点,举手投足,每一瞬都与鼓严丝合缝,当他站定,开口便是高亢激情饱含的唱句,台下的听众爆发出一阵雷霆般的掌声,老旦便在这掌声中唱得更加起颈、迈力。舞台后是幕布,这幕布画出了陕西秦腔的粗犷与豪放。

紧接着,几个花脸又跑上台来,是更急促,更铮铮有力的合唱。

使人想起: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州的远大志向。

使人想起:东风起,掀起片片黄土尘,生命的激情也顺之飞扬。

好一个关中平原,好一个三秦唱腔!

高昂的曲调与角色的歌声相撞,同飞扬的黄土相融、生命,就为描绘一幅壮美山河。脚踏黄土,厚重的底韵成就了生在这里的一切。观众的巴掌愈拍愈响,愈拍愈烈,震碎了空气,撕碎了天空中轻绵的云朵,唯独捍不动这厚重的黄土地。

好一个振奋了人心、酣畅淋漓的三秦唱腔!

快与慢,刚键与绵长,直起直落与凄切安婉,一部戏,由丰富的情感汇集而成,就如百川流入海,唱了出去,就不能“复西归”;一滴一滴的水珠最终在关中原的亮广大地上结为一颗晶石.

好一个感情激荡的三秦唱腔。

当它戛然而止时,世界仿佛按下了三秒的暂停键,人们脸上还保留着看戏时的兴奋表情,一片安静过后,掌声雷动,大地之上充满生机与希望。

星如雨

2024B3班 王语晨

星月璀璨,乌江面上,映出了一朵巨大的金花。

一群赤膊上阵的男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人们静静地看,期待着金花又一次的绽放。

金属在熔炉里烧得作响。黑暗的乌江边,不再只有星月做伴。一名赤着上身的壮汉,手持一把长柄铁勺,接住了咕涌的铁汁。

终于,看!——        

男人一抬手,一击打,铁汁被抛向空中,霎时间,千千万万个铁花四散落下,化为一朵巨大而耀眼的花!

这些小小的光点是如此璀璨,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点点落在地面上,多么震撼啊!将男子浑身都笼罩在其中。

使人想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使人想起:非遗文化在华夏大地上的绽放,打破宁静,打破黑暗,正肆意地击打着,耀眼着。

此时此刻,铁花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仿佛在将光明洒向高空、洒向远方。表演者那强壮的身体,一次次将一千五百多度的铁水泼向空中,当它炸落的顷刻间,金色光点与夜幕互相映衬,刻在每个过路人的心里。

西方的历史注定使它承受不住这样奔放的力量,这是独属于华夏文明的惊艳技艺,一次次绽放于人们的心头,更在历史的卷宗中留下一抹不凡的痕迹。

千万个光点点缀星空,让月亮变得黯淡;三两个男子抡出力量,让马江掀起波斓。

 “这是一份传承,一份责任”,挣脱束缚,几百年前的民俗得以传承下来,这份责任,落在一代代的人的肩上。

搏击吧!正月十五的月亮如此之圆,最后一阵铁花落下,仿佛化作一颗明星,留下虚无的星光。

京剧

2024B3班 谢潇锐

台上台下鸦雀无声。

灯光打在台上,却空无一人。急不可耐的眼神直勾勾盯着舞台。

终于!在聒躁的开场曲之后,身着华丽服装的女人托走来。绯红的脸蛋儿,夸张的眼线,澄澈的眸子,隆重的头饰,配色大胆的袍子无不吸引在座的目光。

花旦上台便是秀起完美唱腔,似春时的雨,沁入心中,娇柔却不失硬朗,甜美却不失薄凉,仿佛有着玉兔般的灵气。

又见一青衫白面女子姗姗走来,眼睑揉着大红,露出惊惧的神色,声声啼血,句句断肠,哭泣似地唱,曲速也逐渐平缓,高亢的嗓声中混迹着胡琴的哀吟。色如水般的衣袖带动着歌声舞起来了,凄凉惨淡的歌声中,有着生死离别的凝重。

一秒的无声后,曲渐渐急躁起来,穿着鼓鼓囊囊袍子、背上插着花旗子的人转起了圈,咿呀咿地唱或禽贼,或捉着妖。

好不精彩!

迷离眼神中,人早已下了台,唯有一对娇俏花旦与白百小生卿卿我我,如清灵的蝶扫过水面,顿使人眼神迷离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若群帝骚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似叶如风难吹雪,最是无情也动人。

尾声到来,花旦托着手再次长歌,冲破雾般的静谧,掀起厚重的尘埃,与胡琴相撞,同天地起了回音,世界瞬间变得燥热了!从安宁变得沸腾了!

除了北京,哪儿还能生养出如此娇柔而不失硬朗的曲儿啊!也只有在悠久历史的滋养下,才能生养出如此美妙的事物。

回过神来,长嘘一口浊气.

眼前是说不尽的风姿楚楚,耳边是听不完的浅唱低吟。

转自:“赵娟平初中语文研修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