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报道|杭州余杭:聚焦长时探究 促进深度学习——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2023/3/16 10:20:28 阅读:108 发布者:
聚焦长时探究 促进深度学习
—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
随着新课标落地,为进一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2月28日,余杭区小学科学指向大概念的长时探究实践教学研讨活动暨优秀青年教师团队磨课活动在余杭区凤凰小学举行。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任忠华副院长、余杭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胡国伟老师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并特邀浙江省特级教师邵锋星老师为团队青年教师进行基于大概念的长时探究教学指导。
课堂展示
首先,由凤凰小学伍玲玲老师带来的一节《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伍老师创设“安装厨房台面”这个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岩石两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观察、描述、表达、阅读以及思考”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探究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之后,是由良渚第一小学武艳丽老师带来的《点亮小灯泡》。武老师充分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让他们从真实情境出发,小组合作进行点亮灯泡实验。在学生了解灯泡结构后优化之前设计,继续讨论能够点亮灯泡的多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武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科学体验和交流欲望。
第三节课是由凤凰小学沈炜老师带来的《八颗行星》。沈老师利用模型串联四、五年级的学习,引出八颗行星,说出任务:建立行星模型。等比缩小后搬进了教室里,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太阳系行星之间的真实比例,并感叹星系与宇宙之大。同时沈老师注重学生思维的生成,利用模型推导、找寻“遗失的行星”。
最后,由良渚七贤小学孔洪剑老师带来的《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孔老师用糖画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熬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物质,由此串联整节课堂。后通过清晰的记录单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熬糖”实验,发现了新物质“焦糖、炭”的生成。最后用“烧杯倒扣”等操作,明确熬糖过程中有多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课后交流研讨
接下来,四位上课教师分别进行说课,四位听课教师也对四节课做了点评。四节课都非常精彩,各有特色,各有风格。伍老师将探究活动进行深化,帮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武老师利用拯救蚕宝宝导入,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教学流程顺畅深入;沈老师利用创建模型,层层递进,通过拓展活动,认识八大行星;孔老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单,给长时探究搭建支架。
交流研讨
专家讲座
邵锋星老师听评课
邵锋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题讲座《对“长时探究”的回顾、审思与展望》,讲到“长时探究”由很早就开始进行探索,需要学生经历自主的长时间、不间断的观察实验活动。科学课堂需要先进行观察,再进行集中研讨探究,在思维与实践深度融合中培育科学素养。
任忠华副院长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青年教师在磨课、研讨活动中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在课堂的多元、情境的导入、思维的冲撞等多方面。
俗话说:“刀越磨越锋利,课越磨越精彩”。磨课是教师个人反思与相互学习的结合,今后青年教师还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拓宽思维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
转自:“小学科学教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