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春光 勇毅前行——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3期活动纪实
2023/3/15 17:43:39 阅读:502 发布者:
伴着春光,勇毅前行
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3期
2023年3月7日,伴随着杏花的盛开,我们又迎来了山东省小学科学网络教研“齐鲁科学大讲堂”第93期。本次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分为三个板块:课例展示、专家评课、专家总结。
课例展示
课例一:
来自威海市环翠区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马洪伟老师的《摸一摸》。
在这一课中,课堂一开始马老师用一张
来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
中有什么,通过“你认为手的哪个部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与回答,带着这一问题带领着学生探索,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索体验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动脑思考、多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中马老师通过让学生知道用手心和手掌来体会物体给我们的不同触感,并且通过小实验用手来“颠一颠、搓一搓、捻一捻”来感知物体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了有趣的盲盒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与讨论,延伸出有很多物体是皮肤感知不到的,比如:颜色、气味、图案……而这些是需要用到眼睛、耳朵、嘴巴等来感知。
最后用“盲人摸象”的典故再来加强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马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层层递进,通过思考、体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并且在学生讨论探索环节老师给到了有效的指导,引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课例二:
威海市千山路小学的徐连超老师执教了《神经系统》一课,通过交流、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感受神经系统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本课的活动分为五个环节,导入环节教师设置了“打苍蝇”的情境。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用到的器官,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角色扮演“打苍蝇”活动,模拟打苍蝇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明确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还分析了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交流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人对环境刺激反应的事例,总结出人对刺激的反应可以是人体免受伤害,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课的最后,通过交流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后产生的影响,学生树立了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
课例三:
威海市高新区科技小学徐燕老师带来了《我们的呼吸器官》。本节课徐老师通过让学生体验比一比我们憋气的时间长短的热身活动,体验呼吸的重要性,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这个小互动将直接聚焦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学生的肺活量阶段,教师使用了肺活量测量袋,这个器材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肺活量的大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肺活量大小因人而异的科学知识。在使用肺活量测量袋的过程中渗透多次求平均值数据更准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在教学总结拓展阶段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习认识了呼吸器官,了解到呼吸对人体的重要性,那它对我们人体有什么作用呢?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为下节课做铺垫,也可以更好的体现我们课与课之间的连接。
专家点评
威海市南山小学刘爱静老师从课程标准出发,针对每一堂课的特点,列出亮点并给予合理建议。其中课堂中关注学生立场的转变,从教走向学,让学习真实发生。以及关注探究立场的转变,从知识为中心走向探究为核心,也为一线教师指明了课堂方向。另外,刘老师认为,学生的学科素养必须通过主体的实践性活动,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解决问题才能形成。她还建议老师们可以从凸显学科融合、巧用信息技术、注重教学创新以及关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这些角度出发,让课堂更出彩。
专家总结
王宪芳老师进行了总结,并以“如何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给予我们指导和借鉴。
王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教师的课堂以及努力钻研的精神。同时对于三节课给出了恳切的评价和建议:
1.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三位老师依据2017版课程标准的开发框架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四维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均有体现和落实。这也足以说明,教学目标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2.学生亲历探究体验活动。学生参与动手做,做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其中,马洪伟老师的用皮肤感知物体特征、徐连超老师的模拟拍苍蝇活动、徐燕老师的呼吸过程建模活动设计和测肺活量活动,都具有原创性和活动特色。
3.科学思维外显。学习过程中有支撑思维活动的学习支架(学习记录单、测量数据),并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点。
4.注重态度责任意识的内化形成。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多种途径,初步认识人体的结构组成,学生具有积极体验,初步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转自:“张店小学科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