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山东省初中物理“送教助研”活动研讨会在青岛第61中学召开

2023/3/15 17:14:57  阅读:111 发布者:

为扎实推进全省初中物理学科在新课标下教学研究,探索在新课标下运用多样化教学模式进行新授课和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从而寻找一条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最优化、实现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路径,202338日,山东省教科院赴青岛市初中学校“送教助研”活动在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一中学隆重举行。山东省教科院初中物理教研员薛原、青岛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王㺸、李沧区教育研发中心副主任谭玉红、李沧区教育研发中心教研室主任吴永峰,青岛市各区市初中物理教研员、中心组成员、秘书处全体成员、各区市及局属初中物理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李沧区初中物理教研员尉良主持。

会议日程之一:开幕式

山东省教科院初中物理教研员薛原老师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薛老师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省“送教助研”活动,可以让不同地市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从而共同进步,取得双赢的效果,由此尽快找到在新课标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系列方法策略。薛原老师也充分肯定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28年以来建构的500多种教学模式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的重要作用,希望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继续再接再厉,取得新的成果。

随后,李沧区教育研发中心副主任谭玉红代表李沧感谢省内专家来青岛传经送宝,也欢迎市内各区市的老师们来李沧区参加“送教助研”和学习交流活动。

会议日程之二:5节全省公开课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5节名师的全省公开课展示,包括3节青岛市初中物理名师运用“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的课堂展示,和2节外地市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

来自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的葛雪梅老师、山东省青岛第四十二中学的孙尧副校长、平度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官玉芝老师、威海市文登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吴炳华老师、山东省济南第十八中学的李小丽老师围绕复习课或新授课等不同课型,为大家呈现了五节高水平的展示课例。送课老师课堂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展示了老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艺。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档案组组长、学科课题组组长青岛第六十三中学葛雪梅老师的《中考二轮专题复习——阿基米德原理的运用》一课,整体采用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之“双重五环节‘阶梯式+建模式’课前全部翻转模式”。课前翻转环节,让学生复习阿基米德原理结构及一般运用。课堂内化阶段,主要采用“蔡戈尼克效应:半途而废-重续前缘探究模式”“邹衍:整体-局部探究模式”“杨辉:分类-再分类探究模式”“灯塔效应:灯塔-指引探究模式”“瓦根舍因:范例-方法探究模式”“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探究模式”“吉宁定理:失败-引领探究模式”等一系列青岛市初中物理建构的多样化探究模式,将阿基米德原理常见的运用形式归纳“百川-归海”简化为中考综合题目中的2个模型,并借用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方法,运用“祖暅:分解-对应探究模式”“祖暅:问题-转换探究模式”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换元法和问题转换法,形成科学思维的高效路径。

上课过程中采用“雁行理论:头雁-雁行模式”“缺点列举法:缺点-改进模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思维碰撞,不断改进和提高。最后的学生通过本节获得的方法进行实验,解决课前提出的未果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理论与实际的差别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葛老师整节课注重情境的设置、科学思维的培养和学习激情的调动,运用“登门槛效应:得寸-进尺探究模式”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在解决越来越难的问题中不断提升。运用“搭便车效应:借力-打力探究模式”,让学生借用古人的智慧,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中国智慧的光芒,提升文化自信。

青岛第四十二中学副校长孙尧老师的《中考一轮复习:功和机械能》一课,整体采用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之“双重五环节‘阶梯式+实验引领式’课前全部翻转教学模式”。课前翻转阶段,学生课前完成功和机械能的相关实验、概念复习和知识树建构;课堂内化阶段,采用“陶行知:行动-知识探究模式”“灯塔效应:灯塔-指引探究模式”“辐射定律:轴心-辐射探究模式”搭建各个小循环的具体复习提升过程。

孙校长结合冬奥会主题,用本章九个主要实验引领四个小循环教学过程,由此串起本章所有内容。多个运动员比赛时的微视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也成为学生的学习驱动力、学习任务和检测内容。

学生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雁行理论:头雁-雁行探究模式子模式”“角色效应:角色-扮演探究模式”“缺点列举法:缺点-改进探究模式”,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然后上台讲解,全班同学作为评委进行缺点列举,完善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平度市初中物理教研员官玉芝老师执教的新授课《压强》一课,整体采用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之“单重五环节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本节课是一个典型的体现新课标“跨学科实践”的“项目式教学”,整体采用的探究模式有:蔡戈尼克效应:半途而废-重续前缘探究模式、灯塔效应:灯塔-指引探究模式、劳丹:问题-解决探究模式、百川归海:百川-归海探究模式。本节课以“救人”为项目和灯塔,带领学生一步步突破重难点。官老师首先通过热脑活动:男女同学按图钉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形成了蔡戈尼克驱动力。然后以“游客走玻璃栈道遭遇玻璃破裂”,需要“救人”为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思考救人的措施,并以此引出压力的概念,然后运用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朱载堉:模型-模拟法”进行了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改变面积并不能改变压力,探索失败,于是运用“波斯纳:概念-转换探究模式”改变研究方向,再次运用“模型-模拟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最终引导学生运用“华佗:类比-模仿探究模式”,类比“速度”建构出新的物理量“压强”,并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找到了玻璃破碎的真正原因,然后运用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完成了玻璃栈道“救人”项目,并得寸进尺成功实现了公交车上的“二次救人”。最后采用“蔡戈尼克效应:半途而废-重续前缘探究模式”,解密课前男女图钉比赛,完美的结束了本节课。获得了全体教师热烈的掌声和一致的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节典型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式教学与跨学科实践相融合的优秀教学课例。

威海文登区物理教研员吴炳华老师执教的课题为《液体压强》,吴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情境,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学科探究能力。首先,吴老师以课外实验“帕斯卡裂桶实验”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以“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改进方案-再发现问题-再次改进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领会了“转化法”“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等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总结中,培养了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升华了热爱科学,为国争光的情感。

济南十八中的李小丽老师执教了《中考一轮复习:压强》。本节课的定位:这是一节可复制、可迁移的常态复习课,力图实现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整节课由三个活动串起,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活动一,欣赏老师家乡济南美景,让学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提炼出压强信息,借此机会使知识再现。活动二,创新实验。给学生提供多种器材,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自主设计,来展示和压强相关的实验,甚至压强相关的应用。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活动三:从物理走向社会,运用复习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最后在力的作用效果两个方面共同建构压强概念图,在此得以升华。

会议日程之三:3个全省专家报告

本次会议另一个主要的内容,是3位专家的教学研究专题报告。

青岛第四十七中学的沙磊老师、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平老师、青岛第六十一中学的李刚校长围绕不同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作了三场精彩的专题报告。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副秘书长、青岛第四十七中学沙磊老师做了题为《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专题报告。沙老师首先介绍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历经28年研究形成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工具——“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然后运用这一工具分析了青岛市三位名师在这次活动中的三节全省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由此,让大家进一步认识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的运用方法和巨大作用。最后,沙老师又运用这一工具,粗略分析了来自外地市两位名师的展示课,让大家感受到两位外地名师的教学方法,又进一步感受到“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的许多内容和方法其实是不论哪个地区的所有高质量的课都应该具备的共同特征。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平老师代替本校张伦超老师做了题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常态化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详细解释了他们在华师大专家指导下进行的初中物理学科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制造抛石机》,让与会老师体会到大单元教学的具体设计方法和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青岛第六十一中学校长李刚老师做了题为《初中物理“整----测五环节教学模式”中落实“和进助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的专题报告。李校长首先介绍了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之“整----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和青岛六十一中“和进助学”教学模式,然后介绍了二者有机结合的各种具体策略。最后,通过自己运用二者结合形成的获得第十八届全国文化教学大赛“墨子大奖”的展示课——《密度的应用》教学设计,让老师们感受到通过在“整----测五环节教学模式”中落实“和进助学”策略,可以很好地实现新课标中“跨学科实践”主题所要求的理念和内容,从而通过“项目式教学”为流程,培养学生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的全面提升。

会议日程之四:闭幕式

青岛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青大物理教育学业导师团团长、青大硕士生导师王㺸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王㺸老师强调,新课程方案要求我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人才,具体到初中物理学科,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去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课堂教学,大家都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尝试,通过今天的这次全省“送教助研”活动,通过5节省级公开课和3个专家报告,相信大家一定会深受启发。在今天的活动中,青岛市的3节展示课和两个专家报告,主要是将我们青岛市28年的探索成果“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在不同课型和教学情境中的做法展示给大家。但这次会议更重要的是,三位外地专家的传经送宝——包括:威海文登教研中心吴炳华老师和济南十八中李小丽老师的两节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及山大附中张伦超老师的大单元教学专题报告。他们为青岛市带来了威海和济南两个地区实施新课标的不一样的新思想和宝贵经验,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要仔细品味和学习,将兄弟地区的教学经验与青岛市的特色做法进行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由此,让我们三个地市的教学方式方法互相碰撞、强强联合,更好地找到进行新课标课堂教学的优化模式,从而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教而后研,方能致远。此次“送教助研”活动展评相济、共学共研,对提升我市初中物理教师的课堂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青岛文化物理派)教师将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赋能加力,为品质课堂再谱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最后,非常感谢省教科院薛原老师把这次全省“送教助研”活动放在青岛,让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另外,也非常感谢威海和济南的三位专家为青岛带来的精彩展示和宝贵经验!

青岛第六十一中学

李沧初中物理学科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青岛文化物理派)

2023310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