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初中“物理引桥”课程中人文物理教育的探索

2023/3/15 17:03:13  阅读:100 发布者: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更需要既有专业技能,又博学多识、见多识广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遇事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利用自己广博的学识做出独立判断的人。

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物理引桥》课程,大家都认为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可借鉴的材料也很少,开设《物理引桥》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什么?因此很多老师很茫然,不知道讲什么。

一种情况就是老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神奇而有趣的小实验,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问题是要讲清这些神奇的小物理实验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往往涉及到后面正式开设物理课要讲的内容,有课程下移的嫌疑,如果不讲这些神奇的小物理实验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对学生来说就是看热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益。

再者就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实验,如项目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以前在科学等课程中和以后各科的教学中会不断地进行各种探究能力的培养,又有略显重复之嫌。

那么物理引桥课程究竟应该讲什么?基于对7年级学生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的认识,我们在物理引桥中开展了“人文物理”(或者叫“无数学的物理”)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博学多识、视野开阔、与人为善、具有理性精神的人;学会利用自己广博的物理知识,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做出科学的判断。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的物理学中一些最基本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物理学发展史中一些重大发现的内容和意义(例如: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等),展现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以“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作为本课程的核心目标,通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这两个维度去实现上述“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对于“物理观念”目标,不涉及具体的推导和运算,只做为载体背景。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物理学家及其贡献。主要介绍钱学森、孙家栋、邓稼先、曾庆存和王大中等物理学家。涉及到的物理观念目标有:核能,航天科技和数值天气预报等。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有: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部分:以物理学发展史为主线,分三个部分:古代物理学史,近代物理学家史和现代物理学史。主要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主要介绍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突出贡献,以及自然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学习物理学家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当代最新的科技城就。涉及到的物理观念目标有:卫星导航、嫦娥工程、量子通讯等。

总之,《物理引桥》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