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教”材 “研”途花开——呼市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分析
2023/3/15 16:34:22 阅读:151 发布者:
3月7日,呼市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线上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材分析活动,旨在引导学科教师在新课标理念下,利用“旧”教材,做出“新”设计,立足核心素养,勇于创新实践,让现有教材与新课标有效融合。
培训开始前,呼市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李响老师强调,希望老师们不要只做听众和记录员,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学情,有自己的思考或是质疑,使教材分析达到真正的效果。
本次培训由小学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成员刘婷老师、迟雅倩老师和宝媛媛老师对四至六年级下册教材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并介绍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和案例展示,为新学期新课标理念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刘婷老师从新旧教材对比、教材整合及教学建议、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中的体现、《项目化学习设计》心得分享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对新旧教材的印次、插图、内容进行对比后发现,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升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也符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并且可以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究,刘老师结合教材《第15课综合实践展风采》以制作演示文稿为项目主题,分别对具体的活动流程、课时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策划,真正地使项目化学习在信息科技课堂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迟雅倩老师以《2023课改走向预判:从文本课标到行动课标》和《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始,带领老师们迅速重温了2022年的信息科技学科大事件,学习了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的数字素养。
随后,她以大单元角度,并结合新课标对大单元活动要求,明确地指出每个活动的核心概念、单元大目标及需要渗透的核心素养,清晰地呈现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虽然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不适合进行“规范”的单元项目式学习,但迟雅倩老师仍提出自己对大单元的实践建议和思考。她建议老师们要动起来,从“小”尝试,从“小”思考,从“小”探索。一个行动胜于百个空想,只有真真正正地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快地进步!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核心素养落地和课堂教学改革要取得突破并实现减负增效实质性进展,应确立“新课型”。依据知识分类的研究,从“是什么知识”、“如何做知识”和“为什么知识”的角度,可以将新课型分为事实课、概念课、规则课、原理课、策略课和动力课。
宝媛媛老师指出“概念”来自于“事实”,它具有概括力、抽象力和推断力,大大地提高了认知学习的深度和效率。
“规则”来自于“概念”,即相关的概念结合之后组成了一条规则,应用规则就是为了改造世界。
“原理”来自于“规则”,即相关的规则结合之后形成了原理。“过程”是“程序”的集合,策略是在过程中体现,规则是在程序中体现。
“动力”是对动机类、情感态度类和价值观等广泛学习结果的统称,动力性知识是第一位知识,它们直接决定了后续的学习进程。
策略是问题解决者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对所要用到的事实、概念、规则、原理和动力进行选择、评估、重组和创造。
全市信息科技教师积极
参会剪影
课标领航,把握新方向。
面对新教材的推广,呼市教学研究中心李响老师总结,一线教师要做新教材的“先行者”,通过新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利用好现有教材,大胆细心做尝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创造地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改革贡献思路和实践经验!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处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社会各界对信息科技学科教育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乘东风顺势而上,探寻最美的教育风景!
转自:“呼市教研中心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