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让科学和生活接轨 ——济南市景山小学开展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

2023/3/15 15:31:19  阅读:512 发布者:

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个奇异的神秘国度,它的名字叫做"我们的屋子"

屋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一个谜:

能不能用水把房屋炸毁?

火有影子吗?

啤酒为什么会冒出许多泡沫?

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跟作者来一次神奇的屋内旅行吧!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从“房间旅行记”“灯的故事”“时钟的故事”“书的故事”四方面揭示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对典型事例进行启发性解释,涉及的科学实验详实有趣,非常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推荐书目一

《十万个为什么》

作者:苏联 ·伊林

主编:曹文轩 陈先云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驱动性问题

《十万个为什么》中讲了许多科学知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些科学知识?请你在生活中寻找《十万个为什么》的影子。

项目化学习过程

在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驱动问题,感受书中有趣故事,理解并梳理书中讲到的科学知识,让科学和生活接轨,建立起两者的链接。

走近米·伊林

“你屋内的每一件事物都是一个谜题。近在咫尺就有一个不熟悉、奇异的、谜一样的国度,名叫我们的屋子。”在导读环节中,教师以猜谜语形式导入,引导学生走近作者,知道《十万个为什么》的另一个名字《屋内旅行记》,引发学生好奇和探究。

苏联

 ·伊林

·伊林出生于乌克兰。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普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阅读前,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创作故事等,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打开深度阅读的大门。

开启科学之旅

水为什么能洗干净东西?铁为什么会生锈?钟表内部什么样?穿几层衣服最保暖?书中所讲述的这些问题都来自于最寻常不过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回答。可是作者却能够用孩子乐于接受的语言去说明其中的奥秘,这使作品本身充满了趣味。教师通过浏览目录、学法引领,引导学生开启这场快乐的科学之旅,沉浸其中,享受阅读乐趣。

1.浏览目录,发现站点。

这本书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一共写了六个“旅行站点”:水龙头、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衣柜,引导学生观察目录,猜一猜米·伊林对哪一站最感兴趣,说一说自己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通过作者贴心的《室内旅行指南》,开始这场有趣的旅行。

2.学法引领,逐步探究。

聚焦走进《古代人吃什么东西》,学生围绕“猜一猜古代的人吃什么东西——画一画文中的食物,标记特别惊讶的地方——想一想用到的说明方法——提出自己新的想法或问题”,学习阅读策略,制定读书计划,展开自主阅读。

小生活中的大科学

在整本书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绘制了房间旅行指南,即“读科学、画科学、讲科学、做科学、创科学”,每一名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其中,把在书籍中和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知识以科学手绘报、科学大发现、科学小实验、科创小制作、科普小美文等多种形式分享给小伙伴们。紧接着,进入学习过程的最高潮 “科学知识大竞答”,学生们个个精力保持高度集中,分工明确,出手极快,回答精准。在阅读分享交流中,学生们进行了积极的思维碰撞,一系列问题在大家争先恐后的互动中迎刃而解,深刻地感受到小生活中处处是大科学。

项目化学习成果

画科学手绘报

学生根据整本书读书计划带着驱动问题读书,在读中思,在思中悟,在阅读中探索神秘的万物和奇妙的现象,寻找书籍中的科学答案,合理地利用书中的科学知识,绘制出一张张精美的科普手绘报,进行科普大揭秘,直观地构建起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深刻地理解了《十万个为什么》一书中的科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景小美

绘科学

讲科学大发现

学生通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知道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酵母菌在合适的温度中生长复制,在生长的过程中又把面粉中的糖分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气体后使面团膨胀,所以馒头就会变大松软; 衣服被肥皂水弄湿后,肥皂分子进入衣服的缝隙,在表面的活性和胶束的功能下,污垢牢牢吸附在肥皂的分子层上,这样污渍就会随着肥皂一起被被水冲走;风筝之所以可以在空中漂浮飞翔,是受空气的力量支撑向上,这种力量称为扬力……学生们把在阅读中发现的科学知识录制成视频,通过开展科学知识大讲堂,与伙伴们一起在分享,相互交流学习所获,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趣味性。

做科普小实验

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浓厚,不仅仅满足于在书籍中发现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还积极地在生活中探索科学的奥秘,找寻十万个为什么的影子,并利用生活中现有的工具来解释。有的学生拿来水和油,向大家展示了“水油不相容”的过程,并进行细致地讲解,有的学生拿起吸管吹起了肥皂泡,并用物理学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肥皂泡为什么一开始上升之后下降?”的科学原理。学生们通过动手开展探秘活动,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过了一把小小科学家的瘾,真正爱上科学,爱上生活。

创科普小制作

感应饮水机为什么会自动出水?田野里的大风车是做什么用的?……一探究竟之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大展身手一番:将水泵、电池盒、磁控开关的线连接起来,打开电池盒闸门,一次性水杯底部粘上吸铁石后放到接水处,与磁控开关感应,水泵工作就出水了。根据磁铁的特性和电流的运动原理,一台自动感应饮水机便大功告成!学生以一次性杯子和吸管为材料制作而成的旋转型风速计,随着风的大小,或快或慢地旋转起来,直观地观察到风力的大小。

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从作品的构思到最终完成,在做做、玩玩中亲近了科学,发现、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受科技世界的快乐。

成效

通过《十万个为什么》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学生完成了阅读输入与阅读输出的统一,在这场快乐的科学之旅中,激发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主动思考的习惯,真正地乐在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