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优秀教师分享:一招丰富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023/3/13 10:09:24  阅读:18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师阁楼 ,作者自然

编者的话

优秀老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善于用“故事”丰富课堂。利用讲故事来丰富课堂,将知识点穿插在其中,在轻松、有趣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多数老师都希望能达到的境界。

如何才能运用好“故事教学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呢?这期分享自然老师的投稿,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启发。

我喜欢用科学家的故事来启发学生。一方面是希望能够让他们记住那些永载人类史册的伟大科学家,一方面是希望学生能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些好的品质,比如:执着、坚持、自信、不放弃......

讲故事,讲谁的故事?怎么讲?

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下文一一告诉你:

01

故事选择:不限学科,只看是否契合

故事的选择不能受限学科,只要是契合教学目标的,都可以拿来用。如果强行限制在本学科内,视野会过于狭隘,讲来讲去就那几位,搁谁都会腻。

比如,我想让他们学会“推测”这个科学方法(推测:强调有证据、依靠严密的逻辑、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生物教材中集中体现这一方法的是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的进化两部分内容,但这些问题太大,涉及到的内容实在太繁杂,并不便于学生学习这种方法。而在物理学中有一段美谈:伽利略用精彩绝伦的理想实验驳倒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这个实验短小精悍,简简单单的就展现了推理(推理和推测不尽相同,但只要合理利用达成目的就好,全在老师把握)的精髓。那就讲这个故事。略述如下:

这个实验的前三图展示的是实物实验,若在此基础上就得结论,就不够科学,也不能令人信服;

伽利略在前面实物实验的基础上展开理想实验:继续换材料,越换越光滑,直至最后光滑到没有阻力,与之对应,小球的减速也会越来越慢,直到最后不会减速,也就是在不受阻力的情况下,小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此时得这个结论就很令人信服。

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推理(推测)应该怎样进行:在证据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经过严密逻辑推理得到结论。

  

02

讲故事核心:突出精彩,让人拍案叫绝

课堂时间宝贵,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就必须突出精彩的部分。还要注重讲解方式,如果让学生喊出666”的时候,那就是到位了。

学习血液循环系统时,我插入了哈维的故事。整个故事都很精彩,最令我震撼的要数其中的计算。

哈维仅用一个小学生都会的计算,就基本确定了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而在哈维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人们都迷信着盖伦的错误观点。这道小学题谁都会,却只有哈维用它成就了伟大的理论。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有些问题若不能“眼见为实”,那么就要善于动脑,综合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换个角度选用适当的方法,就有可能巧妙的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就是科学家智慧的展示。我们要有意识的去训练这种能力,提升自己的智慧。

这件事发生在学生初一的时候,但有的同学真的听进去了。

初二学习《鱼》的时候,我提了个问题:“鱼不分昼夜一直‘吞’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现象下结论说鱼是在不停的喝水吗?为什么?”片刻思考,一个学生突然抬起头,惊奇的说:“老师,这不就跟哈维推测血液是循环流动的一样吗!鱼肯定不是在喝水:因为水的总量一定会很大而鱼的身体相对而言不够大,所以一定不是喝进去了。”对于他的回答,我非常高兴,并给予赞许。这件事我想了很多:鱼吞水这个现象太平常了,而学生对此发问或者思考却很少,当老师提出来的时候,能够这样思考答案的也为数不多。

先贤的智慧听起来容易,学起来难。

但好在有人有触动,得到了启发。这在我一方面感到很欣慰,另一方面更坚定了我给他们讲故事的想法,我要让他们更多的见识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严密推理,发挥科学家的引领作用,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

03

讲故事关键:对故事做论述,刻意引导

对故事的论述不能无关痛痒或老生常谈,要观点新颖一针见血,或语言有触动性,总之,要让学生有感触。

例如,在讲进化论的时候,我讲了达尔文的故事,并对故事做了论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但是现代生物学和进化论的基础,还对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一己之力拉平了所有人的地位:没有谁生来就高贵,也没有谁生来就低贱。这是科学对宗教的胜利。划线的这句话,学生的感触应当是比较深刻的,当我说这句的时候,班里一片肃静。

这段故事还挽救了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经常被请家长的,自从这个故事之后,他主动的认真听课,而且很投入。

在故事之外,要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智慧,更要重点突出科学家的精神。

科学家大多都有这样的特质:执着、专一、有毅力,对事业充满热情,甚至愿为科学事业献出生命。每个科学家的故事都诠释着这个特质。

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但学习态度往往不够端正,也没有毅力。如果想通过讲故事让他们有所改变,就得尽可能地讲好故事,对于人物经历、品质还需要重点强调,加深印象。

尽管我们平常也对学生进行这样那样的说教,但往往效果不佳。如果用科学家的故事这些活生生的实例去感染他们,效果就会不同。每讲一个故事就是这种特质的一个展示,多讲就是多个的叠加就是这种精神的强化。学生听多了,也就潜移默化的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04

讲故事关键:对故事做论述,刻意引导

居里夫人的智慧、成就、人格都极具魅力,在我的心中她早已飞升为神,我就讲居里夫人的故事给他们听,并带领他们读居里夫人的文章《我的信念》,按照居里夫人说的去做,把她的话当做座右铭。

例如:

1)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2)我总是耐心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

3)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强调重点和注意节奏,尤其是重点部分,比如这些加点词语,会着重强调。必要的时候,会挑一些学生甚至全部学生复述,加深记忆。比如,在后面的学习中,如果学生不够安静、不够专心,就可以顺便提出这节课强调的这些关键词。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强调,强化学生记忆和理解。

如果单纯的讲解知识点,对学生来讲,未免有些枯燥。

这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拓展,也许在成人眼中听多了,有些平淡。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讲,大多都没听过,往往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总之,学生的重点是学习。既然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必定会受到他人的影响,那就选择让优秀的人去影响学生。也正是如此,我愿一直做个说书人。

阁楼寄语

不受学科限制,用讲科学家的故事来影响学生,简单质朴却蕴含哲理。数学使人缜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在当下,做一个说书人,挺好。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