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打破传统,逆向设计——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一章 逆向设计

2023/3/13 10:04:51  阅读:230 发布者:

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中,给教师的一个定位就是:教师是设计师,学生是主要客户,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地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

作为设计师,教师和其他设计领域的专业人员一样,要以客户为中心,在特定的行业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下(如建筑师在建筑规范、顾客预算以及街道美学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教师需要在国家课程标准、地区或者机构标准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在客户特殊需求下开展工作。

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尽管我们拿着精心设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却避不开课堂上“我是主角”的误区。“我们习惯上总是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过分强调活动,刻意追求外在形式,过度追求所谓的“术”,却忽视或者弱化了客户(学生)的需求,忘了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往往会陷入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

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

(一)活动导向的设计

1.普遍存在于小学和初中;

2.“苹果”主题的典型案例;

3.各项活动,只动手不动脑,就算真的有所领悟和收获,也是伴随着有趣的体验偶然发生的;活动纵然有趣,未必能让学生获得智力上的成长。

4.缺乏对存在于学习者头脑中的重要概念和恰当的学习证据的明确关注。

5.学生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参与,认为学习只是活动,而不是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

(二)灌输式学习

即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通过课堂讲稿)逐页进行学习(讲授),尽最大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资料。

1.普遍存在于高中和大学;

2.“世界历史”典型案例;

3.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通过课堂讲稿)逐页进行学习(讲授),尽最大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资料;

4.缺乏总括性观点、问题和学习目标。

这两个误区中,“灌输式学习”大家应该都认为是错的。“活动导向的设计”错的不是活动,是“导向”,如果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彻底想清楚教学目的,孩子做完活动以后,不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个知识,学了知识以后能做什么,只是完成了任务而已,这就是不关注“终点”的教学。

“逆向”是最好的

正如书中所言,“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一开始就在头脑中想好结果和目标”因为,“只有明确知道预期结果,我们才能专注于最有可能实现这些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所以,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维。

在以后的教学中,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无论你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无论你是擅长表演还是擅长朗诵的老师,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均要从学习目的出发,“在思考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此类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我们要清楚形式服务于功能,有趣不等于有效,要努力将内容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

“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和设计才是最好的设计,那么,如何“逆向设计”呢?书中提到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内容标准(课程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设计流程的第一阶段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完成)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要讲的内容或是一系列学习活动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这种方法鼓励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在设计特定的单元和课程前,先要“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在头脑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结果和关于理解的合适证据后,就该全面考虑最适合的教学活动了。在逆向设计的第三阶段,我们必须思考几个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要有效地开展学习并获得预期结果,他们需要哪些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技能(过程、步骤、策略)?哪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根据表现性目标,我们需要教哪些内容,指导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开展教学?要完成这些目标,哪些材料和资源是最合适的?

这种聚焦学习结果的设计适合任何学科,并且三个阶段(确定预期结果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内容明确,容易区分、容易操作,值得每一个老师掌握。

“逆向设计”的要旨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服务于学生,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对教材乃至外部世界的理解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成效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真正做到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发展性目标。“逆向设计”的“以终为始”的理念,可以让教师的教学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节外生枝”,不盲目拓展,聚焦学科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测和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方式做有针对性调整,让学生有学的获得感,让老师有教的获得感。

转自:“苔花如米 日月如歌”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