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二下第三单元新课标理念之教法

2023/3/13 9:25:54  阅读:132 发布者:

一、这一单元属于什么学习任务群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教材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 “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识字的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这一单元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

二、单元主题

识字乐园

三、单元真实学习情境

饮长江水,唱中华谣,写方块字……浸润在五千年中华灿烂文化里的炎黄子孙,早已深深烙上中国印记。读一读神州歌谣,感受祖国山川壮美;唱一唱节日韵文,重温传统佳节美好;听一听有趣的故事,了解汉字的神奇起源。在词串中回味生活,在回味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识字学词,探究汉字的秘密,感受汉字的魅力,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

四、单元教学要求

1. 能在生动有趣的歌谣、生活和故事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认识70个字,会写35个字,还有38个词语。

2. 能发现汉字的奥秘,学会运用汉字规律,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体验识字的乐趣,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

3.在识字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每课教学任务简说

1.《神州谣》——背诵三字经样式的歌谣来识字。认识15个字,会写8个字,这8个字“州、族、岛、峡”不好写,要重点引领。练习中还8个与“神州谣”主题一样的“四字词语”,也可以当作歌谣来读之。

2.《传统节日》——这里介绍了我国七个传统节日来识字。很可惜,教材没有给七月七日一个节日名称,也许乞巧节不太好听,所以,课文是七个节,课后只教六个节。我知道,多年来,七月七日,真的没有人当成多大节日,虽然有人将其为中国情人节(但这个的确不能给孩子说),事实没有人当回事的,看来这一节日传统随着时代的变迁,真的要消失了。其余六个,有四个是放假的节日,有两个不放假(元宵节、重阳节)。通过读这篇童谣,认识15个,会写9个字,其中“街、敬、热闹”四字要重点引领。

3.《“贝”的故事》——这篇课文,讲了“贝”字的来龙去脉,从字理角度认识了贝,但又从字族的角度认识“赚、赔、购、贫、货、财、损”等字,当然,这是要让学生在读课文中知道这些字与“贝”有关,其实这一课要认识15个生字,其中“漂”是多音字,会写9个字,其中“壳、甲、骨、钱、与、购”要讲透彻点。

4.《中国美食》——既认识中国美食又知道美食具体做法(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最生活化的素材达到识字之目的,认识16个字,其中“炸”是多音字,会写9个字,其中“烧、茄、烤、鸭、蛋、炒”要引导学生字理最好,这样就不容易错了。

5.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生在中国,长大之后做什么呢?一起说一说,问一问自己的愿望。

6.语文园地三——第一块:识字加油站,8ABB式词语,全与吃东西有关,都是形容词,目的是主要是认识9个字;第二块:字词句运用,其中第一题是“肖、咅”字族(同音字)连线题,第二题是查字典,每组字都有相同的部分;第三块:我的发现,三组生字,从字理上认识一些字,一组是做菜类的字,一组是与心情有关的字,一组是与刀有关的字;第四块:日积月累,中国特色的12生肖的背诵(教五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景阳冈》,里面的十二生辰,许多学生不上来,从这里可以找到原因。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明明有,老师不知道带学生背诵多少遍了,为什么五年级都想不起来了?原因就是死记硬背,真的没有多少价值)。

7.我爱阅读——中国作家孙幼军的童话《小柳树和小枣树》。

六、教学流程设想

这七大块,全部带有中国元素。这些内容,我想以这样的方法来教,可能更有味道。

以口语交际为中心,谈自己的愿望。老师做个有心人,指导他们。看看有没有愿意美食家的,有没有愿意当作家的,有没有愿意当银行家的,有没有愿意当大学者的,有没有愿意当导游的。然后投票,以投票多少来决定接下来的学习顺序。

1.如果想当美食家,就首先学习中国美食。教学内容是《中国美食》与语文园地第一题一起教。

2.如果想当作家,那就开始学《小柳树和小枣树》,带着他们读故事。

3.如果想当银行家,那就学学《“贝”的故事》,让孩子充分与钱有关的字词。

4.如果想当导游,就带着唱着《神州谣》游遍中国。

5.如果想当大学者,就来研究中国,成为小中国通。研究中国的节日,成为节日通,那就读好《传统节日》;研究中国生肖,成为生肖通,那就背诵“日积月累”中的12生肖;研究中国汉字,成为汉字通,那就研究学习语文园地中的第二块、第三块内容。

也就是说以口语交际内容的“愿望”做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以识字为任务,设计五个大活动——我是美食家、我是作家、我是银行家、我是导游、我是大学者,进行教学。如此,学生就能从一个单元整体,在一个真实情境,一大任务,五个活动中高效率地学好这一单元。

七、活动设计

活动一:我是美食家

1.播放欣赏《舌尖上的中国》片段。

2.我心中的美食。

1)做一做:制作美食名片,以

加文字的格式。

2)聊一聊:交流美食的菜名,说说制作方法和味道。

学生自由说。

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吗?先认一认,读一读,师相机正音。

补充学习:识字加油站

3)晒一晒:学生交流的心中美食名片和

布置在教室走廊,也可配上制作方法。

3.看图识物,读好课文《中华美食》中7个菜名、4个主食名。

相机指导:读准平翘舌音“蒸”“煮”;“蘑菇”“豆腐”后面的字读轻声;“炸”是多音字,读第二声。

4.四人小组讨论:这些菜名里藏着很多学问,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引导:名字里都藏着制作方法;“蒸”“煎”“煮”都是“四点底”,与火有关;“烧”“烤”“爆”“炖”“炸”“炒”都是“火字旁”;“菠”“蘑菇”“葱”“茄”都是“草字头”,都是形声字……

5.游览班级美食长廊,开展“品美食 识汉字”比赛。

活动二:我是作家

读《小柳树和小枣树》

活动三:我是银行家

1.读一读“贝”的故事。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检查反馈,开火车,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平翘舌音“珍、饰、赚”,“随、损、财”;“漂”是多音字,读第四声;“贝、甲、币、与”是独体字,指导正确书写笔画顺序。

3)朗读词语:珍贵 珍惜  钱币  纸币  财富  财产

赔本  赔礼  购买  采购  贫苦  贫穷

4)“贝”的故事很有趣,课文介绍了“贝”的哪些知识呢?说说每小节的内容。

5)“贝”做偏旁的字都和“钱财”有关,这是为什么呢?读读课文,画一画。

2.讲一讲“贝”的故事。

1)小组合作讲故事。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其中的某个方面讲述,如:结合

讲述“贝”的演变过程,了解贝的来由;结合贝壳

讲述人们为啥把贝壳作为钱币;结合“财、赔、购、赚、贫”形声字的列举,介绍“贝”表示的含义。

2)转换角色讲故事。学生可以挑战,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自己的汉字故事。

活动四:我是导游与中国通

播放歌曲《大中国》,在音乐的情感渲染下,孩子们带着自豪之情走进《神州谣》和《传统节日》这两首歌谣的诵读学习之中。

两首歌谣均可按照以下三个学习活动展开学习:

1.我是识字小能手。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 “我会读”“我会记”等几个方面进行小组学习交流。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具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个性化的识记生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根据学生用书,互相评一评。

我会读…        我会记…        我提醒…

我会组词…      我会说成语…    我会说句子…            

3)大组交流分享

教师相机引导分组对比区分“峰”和“奋”,“州”和“耸”的读音,强调“谊”不能读成第二声。“重”是多音字。听故事《牛郎织女》,了解“乞巧节”,强调“乞巧”一词都是第三声,注意“乞”的变调。补充“州”“舟”的字源,掌握书写顺序。

2、我是小小朗读家

△我能读出韵律。

1)标一标小韵脚: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神州谣》韵脚“华”——“画”“峡”——“家”

“涌”——“耸”“浓”——“荣”

《传统节日》以“炮、潮、扫、飘、桥、照、高、闹”结尾,琅琅上口。

2)读出停顿和节奏。

△我能读出画面感。(在学生尝试读的基础上,抓关键句,引导品悟,指导朗读。)

1)“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这句话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时,老师适时补充相关

与视频,凸显景物特征,重点引导品味“奔”“涌”“长”“耸”,结合资料感受山河壮丽。

2)《传统节日》中提到了哪些节日?这些节日里是人们在做什么?说说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教师相机出示和节日相关的视频或

,在情境描述和朗诵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特点和风俗习惯。

3、我的歌谣我来诵。

△玩玩诵读小游戏。

对读:(男)我神州,(女)称中华;(男)山川美,(女)可入画……

问读:什么节?人欢笑?什么节?看花灯?……

趣配音:老师将歌谣中描绘景物或传统节日制作成PPT,让学生看图诵读歌谣,配上解说词。

△我是棒棒的小作家。

1)相机补充学习词串韵文,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各具特色。读一读,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对照地图找一找,你感受到了什么?

骏马 秋风 塞北

杏花 春雨 江南

椰树 骄阳 海岛

牦牛 冰雪 高原

2)仿照课文《神州谣》的结构,填一填。

黄河(   长江(     长城(      珠峰(   

草原(  西湖(                       

3)学生自由创编小片段,说说祖国其他山川名胜或家乡的风光特色。

学生相互交流,大声诵读。如:西湖美,桂林秀……

4)课文《传统节日》在教学最后,也可引导孩子说说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节日习俗呢?通过查资料,提取关键词,编一编。如:泼水节,把水洒,吉祥幸福人欢笑。

4.十二生肖故事

学习: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1)欣赏生肖邮票、绘画、民间工艺作品,感受生肖文化。

2)认读12生肖,生肖也称属相。

3)认读十二地支,地支表示年月日的顺序,生肖与地支相对应。

4)阅读绘本《十二生肖故事》,我来说说生肖故事。

5)家庭小调查:家人的属相。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